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副刊

洗砚池边

潜心听疏雨——画余随想

——画余随想

  我们如今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可以享有宽松自由的学术空间,而没有我们师长辈们早年所受的诸多限制,所以放眼当今画坛,只见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学术思潮和艺术样式都可自由地争奇斗妍,令人眼花缭乱地目不暇接,既有以写实手法反映历史进程和现实生活为己任的,也有以张扬个性为诉求和追慕现代前卫为时尚的,并且伴随着必然出现的学术争论而呈现出纷繁活跃的生动局面。以往在现实主义的别无选择的时势中,人们倒反而省却了思考的辛苦与烦恼,可如今在如此喧嚣纷繁复杂的情形下,怎样做出切合自身发展方向的明智选择,则是艺术家们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所面临的关键性考验,既不能误判,也不应盲从,确不容易。

  我一向喜欢静观细察地欣赏我所挚爱着的美好大自然,那些在常人眼中平淡无趣司空见惯的山林田野间的花草虫鱼,却是我为之注入深情进行倾心描绘的真美对象。因此,长期以来历经艰辛的探索研究,得以逐渐形成并掌握了具有自我个性特色的表现手法,从而日益坚定了我所认定并坚持的以心感悟和以心作画的信念。

  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将自己积聚心中的丰富炽烈的深刻感受传达出来,并感染公众,这是人们所称羡的艺术家独有的特权,然而要很好地使用和发挥这一神圣特权,无疑令我备感肩负的责任之重。因此,我唯有心怀虔诚地珍惜这一特权,勤奋不懈地坚持艺术探索。

  每当在阳春慵懒熏人的湿润空气中,或者在金秋萧索爽朗的清新凉风里,最爱以入静坐禅般的心绪倾听淅淅沥沥的轻呤细语似的雨声,唤起我对儿时童趣和缠绵乡情的忆恋,转而将此种常储心田的深深情怀融入挥毫泼墨之中。所以“潜心听疏雨,遣笔写繁花”,乃是合我之情适我之意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乐趣。此种深情忘我的精神专注的刹那间,在心无挂碍而且和世事杂务暂时绝缘的状态下,即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心境中,我会在空灵的心绪感悟中获得难觅的思想与智慧的闪光,即艺术创作中弥足珍贵的灵感,并且常会因此深感幸福而激动不已。

  经验告诉我,与我所描绘的物象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使自己与物象形成不沾不滞和不羁不囿的关系,得以造成自我心灵境界,是超越自然美感,而能提升为艺术美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艺术表现手法。譬如,透过窗户看朦胧月光下摇曳多姿的修竹,盛夏月夜里赏荷塘的水光莲影,或者看夜幕笼罩下的万家灯火,赏烟水迷茫中的湖光山色,都能使人感受到因为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所产生的含蓄隽永的美感,正如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所说:“摊烛下作画,正如隔帘看月,隔水赏花。”所以应该懂得“隔”与“离”在寻获美感上的重要性,由此也可知道“雾里看花”在艺术表现上却是远胜于一览无遗的直率表述,从而使我深刻认识到中国画的写意画法正是此种科学思维和艺术表现的最好典范。

  古人所提倡的“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艺术人格和“空潭泻春,古镜照神”的艺术心灵,正说明精神淡泊是艺术境界空灵的基本要素。因为“这萧条淡泊,闲和严静乃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神韵油然而生。”(见宗白华《艺境》)

  每当我闲坐荷塘或漫步芦岸,便觉心怀淡泊空灵的情致,就思绪如潮,画兴骤起。每次外出旅行采风写生,面对如画美景和如诗胜境之时,便深悟书圣王羲之所言:“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的道理,也如苏轼所说:诗合我情,画适我意,这世间万物万象中适合我心中产生诗情画意的,便是我藉以获得创意新境之所在。

  我由衷赞同一位西方哲学家所言:“艺术世界构成于两种精神:‘梦’与‘醉’。”因为梦境中的万象,醉意中的豪情,乃是人们所企求与寻觅的艺术境界。无论是因为画案挥毫而久觅不至的快意感悟却在梦中邂逅,还是心中常萦创新变革之念的梦幻式的憧憬,都显得无比美好诱人,驱使我情不自禁地努力不懈地去追逐求索。因为深爱这孕育并激发无限生命力的美好大自然,犹如酷爱杜康善饮贪杯的嗜酒者那样,我时常陶醉于路边小草和岩间野花所特有的纯真自然朴实无华的品格,以及它们顽强坚韧的生命力。每当沉迷痴醉之时也会忘情地惊叹高呼,常引来同伴们的嬉笑或共鸣。所以深思而幻梦,痴情而沉醉,在长期的笔墨耕耘磨砺中,深知唯有能梦能醉者才能有真情有深悟,有巧思有佳构,有新意有妙境。由此而生的想象力即是艺术创作中最难捕获并且稍纵即逝的灵感与契机,乃是艺术家终生探索新径和确立自我的金钥匙,而且只有能梦能醉也能醒者才能持有这把金钥匙,可以开启通往艺术创作的成功之门。

  所谓能从“痴梦”和“沉醉”中醒者,就是既要怀有浓郁的生活情感和保持激越的创作欲望,又能不忘现实环境和生活需求,将自我个性与客观因素两者和谐协调地结合起来,才是智者,方为上乘。所以作为艺术创作特权的持有者,艺术家必须重视研究作为艺术作品观赏者、审视者和评议者的社会公众,了解并认知他们的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才能确立和维护艺术家和社会公众之间应有的鱼水之情和互动关系。应知人类第一流的文学艺术家,多数是坚持“雅俗共赏”的创作道路的,既展现了他们卓越杰出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他们纯真善良的精神品格,像莎士比亚和歌德的文艺,拉斐尔的绘画,莫扎特的音乐,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施耐庵与曹雪芹的小说都是具有极高文艺价值和拥有最多鉴赏者的永恒经典。


美术报 副刊 00015 潜心听疏雨——画余随想 2014-03-29 3389735 2 2014年03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