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副刊

谈笑间

坡子吕三的“正经事儿”

  我时常在独自一人的娴静里产生精神危机,却是汩汩满溢莫名的纷扰,一种种感伤是几近求道者心灵游牧的芜杂。深锁书斋,不经意有一位特别纯粹、还愿意罗织叙述的人物,国内各路把式分阶段扫描统揽后,此江湖与狼共舞笃信最好,不是之一。

  ——吕斌,别名坡子吕三,四川自贡大安,画道中人。

  试着了解一个并不相识的人,途径非常容易,现时网上的蛛丝马迹里总能把人类变成仿似警犬作用的功能。追根溯源一路找寻着,循幽探胜当会应景发现,吕三先生一路飘红。

  称闲者自有山水对语,在平常之中寻找淡泊。这多少都与仙风道骨、府天洞地的内陆生活息息相关。

  坡子吕三生于巴蜀腹地,少不更事即罹患恶疾,负双拐力行。青涩年光读书写画,得一书店十八九岁陌生姐姐钦佩鼓励。然观其履历极其缺乏光环和令人眩晕的字幕,在当今体面风光的画者生涯年谱里为之黯然神伤。蜀中地杰人灵,当年宾虹老叟曾游离其间一趟,复去就有“回到家中就知道山水怎么画了”的顿悟;张大千曾伴着山贼“当了20几天的文书”时非常受人尊崇,同时也感悟了文化的威力,于是起决心、铆足干劲画了一辈子的中国水墨。

  后人坡公吕三人生沉浮,亦定力艺事堂奥,文、书、画、印一路走来,“不一斋”案头腕下自得,渐起风浪。

  神乎?

  互联网是人类大脑的外挂,“网事”的各种功能是鱼龙混杂的“重镇”,是个人发声的江湖地带。吕三“平生于画,喜朴素、平和而古拙者”,谦恭之处“能书、擅绘”;“读闲书、看黄碟、听小曲、玩纸牌、吃素菜、喝寡酒、泡沱茶”。AV看过,概如“猛龙过江”。近观坡公,凡生活中的微妙元素一应尽有。而绘画和文章色色俱全,又有十分经典的震撼。

  这里用胡适的话,有一定的正经八百的心理支撑:

  “做学问要做得比较出色的需要三样东西:第一是他的训练是否足够,是否经过专业的训练;第二有没有很好的做学问的工具;第三做学问的方法对不对。这是技术层面上的要求,另一个层面就是对这份事业是否有足够的热爱。”

  几乎看完了所有涵盖关于“坡子吕三”先生的网事。心性徜徉,段段锦绣当属卓尔不凡。礼崩乐坏的时代里潜隐“动机不纯”,由于对时下士风庸俗的普遍不满,怀疑多年来自己相对比较淡定并且相对猥琐的“普世价值”会体系奔溃。“永远不要错误地估计自己范2的能力”,我于是就有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理会。

  直觉坡公的才艺是扑面而来的 !

  对中国水墨的勾线一直是囫囵吞枣的不甚考究状态,有着流俗之中的进退踉跄粗糙清浅,更无认知高度可以言说;当有眼顺心喜之物,必是牵引内心的波澜与震荡;困惑现今体制之内的大快朵颐,也不免注目山乡野狐的非虚构偏执;对于现实普遍性的生活方式予以了一番自我“深情解读”。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吕三先生的“坚船利炮”夹裹着绣花鞋、洋葱、大蒜的水墨元素呼啸而来,却平添了某种布局下无懈可击的双重了解和画坛中间的多核驱动。这,时代情景“徒然今日处身不夷不惠之间,托命于非驴非马之国……然用心苦矣。”俞平伯老先生间或陈寅恪好像也都这么提及过,老友《吴宓日记》记载着“安居自守,乐其所乐,不降志,不辱身,诚为人所难及”。陈老学究坦陈:“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

  无疑是有意义的。

  现实中的歧义在于有很多诸如此类、不为主流所能传播的片段,却在“非主流”当中的犄角旮旯里总能显现端倪。当年中国美协的老先生手柱拐棍,捣鼓地板盛怒之下全然否定朱新建大爷的丰乳肥臀,朱爷这厮面对浩瀚的星空,是不是背地里会偷着乐得有“不太正经”的狰狞,不当回事?那么以后万一出现个什么“吕三现象”呢?是“非典型性著名画家”腼腆里也能讲“装裱得好,比我画的画要好”的谦虚,使一堂华采。

  道理轻松简单:都能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英国学者本·海默尔也认为:所谓日常生活的是“百无聊赖、神秘和理性主义这三者的特殊混合之物”。

  细想这些目力所及的“日常生活”,这些个不算颓废的笔下混合人物,也都是有着可被感知,忙正经事儿的吧。


美术报 副刊 00015 坡子吕三的“正经事儿” 2014-03-29 3400422 2 2014年03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