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
人们与遗产的新关系: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阐释
■特邀专家 蔡琴
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新世纪以来,博物馆各工作环节的使命与内涵、运作,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变革。面对这种变化和变革,促使博物馆去重新审视传统使命,思考社会功能与政治责任。历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就是呼应这种变化和变革的“晴雨表”。与往年偏倚“宏观叙述”不同的是,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 直接提出“藏品”这个博物馆最基础的工作术语。
过去几年,随着人们对遗产保护问题的思考,并随之产生了许多关于藏品的选择、管理、研究、展览、宣传、转让、归还等问题,并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但是,仅此还不够,博物馆的藏品应该在“为社会及其发展”的博物馆的功能中发挥更多作用。博物馆的对象也在不断拓展,原先不被关注的诸如民间的或无名的资料也被纳入到观照的视域。同时,随着人们对藏品管理问题的重视,藏品本身的研究也得以发展,并且突破了单纯的物的边界,走向人与物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藏品的保存与保护技术也一直在不断改进。另外,人们对遗产、特别是文化遗产价值的理解已愈来愈带有商业属性。
如何使藏品在世界范围内为不同观众、不同世代和不同文化架起沟通的桥梁,去寻找新的策略,让藏品更加贴近观众,从而吸引他们前来参观?这一重要议题的推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博物馆藏品的新视角,也从整体上改变了博物馆藏品的社会使命和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