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9版:深读

31.5℃,曾来德把杭州带入夏季

■本报记者 蔡树农

  5月21日,小满,杭州最高温度31.5℃,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夏季。“墨许山河——曾来德书画艺术展”在浙江美术馆拉开序幕。尽管没有前些日子张海郑州书法展那样人气冲天,但在杭州外来办展的书画家中,曾来德书画展是人气最旺的一个。而且,5月20日早晨7时许,我赶到他下榻的宾馆与他碰面商谈有关事宜,他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不像有的书画家办展动辄搞得灰头土脸,筋疲力尽,这要归功于他的定力、实力,更要归功于他调教的操办展事的团队。

  评价曾来德既容易又特别难。说容易,是因为曾来德属于当今书坛不可多得的大牌书法家之一,综合水准不俗,无论怎么评价都可能不会显得过分;说难,是因为评价他的文字,以及他自己撰写的大量哲思性文字众多,要想找到一个别人想不到的切入口评价,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曾来德是能够听懂解读书法密码的人,是那种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可以闯进书法世界的人。没有人告诉曾来德书法应该这样写,或应该那样写,甚至曾来德本人一旦沉浸入书法角色也会不知道自己如何预知地去写,对他而言,每一个汉字,每一个汉字的一撇一捺,都是具有生命灵魂的,都是与他生命本真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个艺术信息符号。他写字时是书法家,他不写字时也是一个书法家。书法在他身上是灵魂附体,从来不曾割裂。所以他说:“事实上,无论是对艺术本身的追问,还是对艺术命运的思虑,都常将人逼至绝境。这时,我们想远离这绝境,不再操这可怕的宿业。然而,又总是欲罢难休,欲忘不能,身陷其中而不可自拔。一次次举毫挥墨的时候,天知道,究竟是为绝望所缠绕的心灵在膺服‘文化’和‘历史’的巨大惯性呢?还是倦怠的灵魂于昏昧贫乏中再次意识到存在的澄明?”

  面对曾来德的多元书法创作,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千手千眼观音。你逼视她的时候,你会觉得无所适从;当你放松仰观她的时候,你会觉得于无声处听惊雷。我很奇怪,曾来德何以会用入世的笔触写出出世的意境来?即使是曾来德时空裂变的现代书法创作,仍时时透出“毁我塑我”的静水流深,而不仅仅是汪洋恣肆、一味霸悍。

  感性加理性会产生可怕的力量,气局宽博的曾来德,其书法的魅力与魔力恰恰就是感性加理性的结果。通常曾来德出现在人们面前,往往是口若悬河,妙语如珠的;寂静孤处场合,他会喜欢一目十行、神游万里。曾来德的用功用在人与书法、人与社会、人与知性、人与文化、人与历史、人与宇宙的宏观思考。他比一般思想者高明的地方,是他能把手上的活计与思想的火花挂钩而不游离。笔墨听任曾来德摆布,不是曾来德听任笔墨摆布。玩味曾来德的作品,惊讶地发现他有时处理笔墨语言,完全像个暴君,完全强加于纸;但在处理诸如传统面目的小楷作品时,他倒又流露了巴山蜀水情无限的一面,让人回味无穷。

  墨许山河美,图成气象殊。狂来有我爱吾书,道是杭州欲敬敬心如。

  撇捺横平竖,酸甜苦辣酥。时空错落境犹孤,搁笔堂前慷慨好吞瑜。

  充分借力多媒体形式手段,曾来德抱着学习取经的态度到杭州来办个展,杭州艺术圈公私场合普遍对他表示首肯。一位高校美术教授对我讲:“曾来德的山水画画得不错啊,比其他做领导的画家画得好。构图特别好,有韵味。”解氤氲而辟混沌,曾来德在他的绘画作品中确实验证了“墨许山河”的心结:“我们从事的是墨的艺术,墨是我们的过去,亦是我们的现在,同样是我们的未来,墨是永恒的,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回到墨,这是回到我们固有的一种艺术语言,等于什么都还没有做,所以必须重新来认识。构造毛笔、墨和宣纸三者之间的关系,墨并不同于西方的黑色,古人说墨分五色,其实就是因为水的成分不同,而可以分辨出枯湿浓淡,这样看,墨其实就是一个变数;另外一个变数是毛笔,有了墨、毛笔这两个变数,又有了宣纸这样一个变数,就有了笔和笔、墨和墨、纸和纸之间的多重关系,这些关系为我们提供了表现自然、体察万物的宏大天地。”

  31.5℃,曾来德把杭州带入夏季。


美术报 深读 00029 31.5℃,曾来德把杭州带入夏季 2014-05-31 3485692 2 2014年05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