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49版:特刊

板桥夜话1

迎接一个晴朗又澄明的秋天

陈修明

  甲子年小满,距密锣紧鼓筹备中的《晴秋 澄秋》大型个展尚余半个月,主角陈永锵正在他的新画室专注地收拾他的新作——10米宽的《藕花深处》——本次展览的主要展品之一。室外连场暴雨,把外面周遭工地的尘埃洗擦干净,也把人的心境荡涤清明。

  晚上小歇,围炉话叙,呷着新茶,聊起即将举行的展览,颇觉有点意思,录将下来,以飨众友。

  [问]知你下月6日在广州艺博院有一个个展,叫《晴秋 澄秋》,请问如此命名有什么意思?

  [答]不知不觉我今年都踏入66岁了,小时候看书,常看见什么“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白驹过隙”之类的语句,觉得写文章的人,真夸张得可以。可到今天,连我们自己都感到这种时间飞逝的压力了。我们无法阻止年老的到来,但我们可以保持心态的年轻。在开始步入老年这一阶段时,我也从所有公职岗位退了下来,肩上的压力卸下了,负担减轻了,人轻松了,我没有感到丝毫惆怅。另外儿孙都长大了,他们各有自己的事业和兴趣,要牵挂的事也顿减,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进我嗜好的绘画创作中,和一帮风雨同舟几十年的好友同歌同行,这时我感到天空一片晴朗,阳光灿烂。另外所谓“六十而耳顺”,几十年见惯风雨,过去以为很原则曾经很执着的事,今天再看,已经是“望回头云淡风轻”,不值一哂了,人的心态也就变得澄明平和。因而这个秋天是既晴朗又澄明,这便是展览取名“晴秋 澄秋”的缘起。

  [问]你以往的展览都有较明确的主题,如“沃土熏风”、“生命、大地、阳光”、“树”和“岭南风骨”等等,这次展览你会展出什么主题呢?

  [答]是的,除了最早期的展览外,我后来的展览几乎是只要看标题就可以猜到内容的。“沃土熏风”展的作品是乡土田园,是对故乡沃土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生命、大地、阳光”展出时我刚好55岁,精力旺盛,展出的作品是生命赞歌,与众生唱和;“树”展时已经60岁了,代表人生的一个阶段。我从小就喜欢树,树无知于生命,却活出生命的尊严,一直给我很深的启迪。于是我画了60幅8尺整纸的树,办了那个展览;“岭南风骨”就更明确清晰,就是单一的木棉。木棉是有风骨的树,色正体直,挺拔、伟岸,即使花落也绝不飘零,而是掷地有声,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树”。我就把木棉人格化了,以这单一题材组织了一个展览,在广州和北京两地展出。每个展览我都有很确定的目标,把我心中所想和希望追求的通过作品告诉观众。这次展览的目的反而没那么清晰单一的追求,其实展览还有一个副标题“陈永锵60后作品展”,展出的作品都是我60岁以后(2008年至今)的作品,都是近年的作品,内容涵盖了花鸟、山水、人物和书法,从这些作品中可以反映我今天的心境和我创作的空间与范围。

  [问]从你所言,本次展览不但有你专长的花鸟、乡土田园,还包括山水、人物、书法等等内容,请你谈谈你对创作上个人的看法?

  [答]因为大家认识我的第一幅作品是画鱼,后来在美院读的又是工笔花鸟画研究生专业,出来社会所创作的作品又以花鸟题材为多,故大家就认定我是“花鸟画家”,这至少是狭义了。我14岁跟的启蒙老师梁占峰与黎葛民,就一个是花鸟画家一个是山水画家,我两类画都涉猎;后来经常画速写,加上那个年代特殊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必须画英雄人物,什么董存瑞、雷锋,不但要画,还做泥塑,我还画过3本连环画,也做过真人大泥塑的村史阶级教育展览,所以都有一定基础,不是心血来潮的,只是过去大家对我的花鸟画关照较多而已。至于书法,还真不敢称书法,叫书写较为合适,主要是写一些自己的诗词和对联。这回是以66为一个契机吧,与朋友、同学和师长们聚聚,我的朋友、同学也基本上六七十岁了,过去60就被称为“耆老”,现在营养和医疗卫生都进步了,人的寿命也延长了,特别是国画家,60才正值青壮年,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段时光,多画些自己想画的题材,多找些机会聚聚。

  我或许算不上是酷爱艺术的人,我酷爱的更多是我亲历的现实生活中的美的启迪。可以说,我不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人,而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人,我审美的对象主要是大自然,和现实的人生思考。

  [问]知你历来不但粉丝多,朋友也满天下,“树”展和“木棉”展都高朋满座,济济一堂。请问这次展览会邀请那些朋友出席呢?

  [答]这是一个让我纠结很久的问题,我的同辈朋友、同学应该都在六七十岁上下了,研究生的同期,有很多甚至过了70,都很挂念他们,很想找个机会大家聚聚,叙叙旧,喝杯酒。但大伙分布天南地北,到了这把年纪,都真是难得清静,发个邀请,大家山长水远赶过来,故然可解宿念,但本地的还容易接受,外地的就觉得有点折腾。想起当年我非常尊敬的廖老冰兄的一句名言:“有空不要来看我,”现在也开始体味廖老的苦衷,老人家更多是希望把有限的时间用在他自己觉得有需要的地方。我一直希望写一封信给我在外地的朋友们,解释心中的纠结,请他们宽恕,可翻腾在心里几天却迟迟无法动笔。

  我的这个展览,规模是宏大的,艺博院3000多平方米的展场,展出我100多件近年的作品;展品处理是认真的,展品基本是我近年自以为是的作品,大部分是没有展出过的,代表了我今天的心境和追求;形式是朴实低调而平和的,展览不惊动政府官员,不搞开幕式,不开研讨会,只是以这些作品向我的老师们请安,向同学、朋友们问好而已。最近我写了一副对联,“浮云大抱负,流水平常心”,能像流水一样平常心,就很好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天我辈大多都到了“门虽设而长闭”、“息以远游”的境界了,我又何必为自己的臭美而劳师动众呢?!


美术报 特刊 00049 迎接一个晴朗又澄明的秋天 2014-05-31 3489261 2 2014年05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