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视点

培养通人 恪守疯狂 秉承坚持

■本报记者 谢海

  我们生活的背景是这样的,传统与现代并不对立、中国与西方并不对立,很多问题早就打破了,早就解决了,但是我们很多艺术家却还是不自觉地站在唐吉诃德一方与所谓的反方对峙。所以,在新水墨高研班的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文化观念问题,然后才是形态问题。

  江浙历来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地,而浙江更是重中之重。地处杭州的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从来不是保守的学府,它有林风眠、吴大羽的锐意进取,也有潘天寿、陆俨少延续集成,两者兼容并包,互相生发,并行不悖。

  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美术学院的师生从“文革”禁锢中迅速觉醒,一些年轻教师对西方美术特别是对100余年的西方美术思潮进行反思,从而出现了张培力、耿建翌、黄永砯、王广义、谷文达、吴山专、魏光庆等“85美术新潮”的代表人物。“新水墨高研班的学员是站在艺术高地上的智者,中国美术学院丰厚资源显而易见是最为有效的助力源。”周韶华认为,美术报是中国美术界影响力最大的传媒之一,特别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助于新水墨的推广。他还指出,“新水墨没有固定的程式和样式,一个人一个样,只有多看、多了解才会慢慢接近其本质。新水墨的评判标准也非常的多元,没有相对多的知识贮备是无法解读的。”

  培养通人

  新水墨高研班的教学路线是假定学员都是艺术家来制定的,而传统型中国画教学是培养艺术家的方法。首批受聘新水墨高研班的一位年轻的教师举出了一个公式,形象地解析新水墨高研班教学方法与传统型中国画教学方法的力量对比:

  策展·办展+读书·辩论+且想·且画=新水墨高研班教学方法

  临摹+写生+创作=传统型中国画教学方法

  这两个教学思路既有共同的地方,也有差异的地方。差异最关键的地方是画画只占新水墨高研班教学的六分之一。时代不同了,不能解释自己的作品,不会展示自己的作品,不会想自己的作品问题何在,在当下文化语境之中是一个很尴尬的事情。

  所以,培养一专多能的通才是办班的初衷和最后考量学员的技术指标。

  疯狂

  周韶华把画画经常比喻为打仗。比如他著名的“三大战役”,第一大战役是以黄河为母体进行的一系列创作;第二大战役是以长江为母体,再现荆楚文化厚重的创作;第三大战役则是以大海、宇宙为主题的创作。先是运筹帷幄的布局,再是踩点摸排的写生和体验,然后排兵布阵似地选择方法,最后逐个击破。

  周韶华的“三大战役”花了30年,可谓疯狂。30年中为了检验成果,办了80个展览,可谓疯狂中的疯狂。在周韶华看来,艺术家必须要有这样“痴”的精神,才能在假设的问题中找到自己的问题,通过阅读、通过思考,然后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两年的学习,疯狂地做展览,疯狂地读书,疯狂地思考和创作,在辩论中、在批评里进步。

  坚持

  西方美术史的演进是这样的,当一个画派出现了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标志着这个画派的结束;中国美术史的演进则是螺旋式前行,周而复始,变化细微,有时候进步甚缓,有时候大踏步的后退。比如,近20年的工笔花鸟画,与宋元相去甚远,即便与上个世纪的于非闇、陈之佛相比,也不能同日而语。但是,利益驱动之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画匠准确一点)却仍然执迷不悟。

  笔墨当随时代,复古肯定不是正途。要表现时代的审美取向和时代特征,要表现独立人格和独特思考,创新是不二法门。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知传统又不固守传统,为时代代言是一个时代赋予艺术家的使命。

  但是,开始的创新总是遭人讥笑的,培养坚持,培养毅力,也是新水墨高研班的任务之一。


美术报 视点 00008 培养通人 恪守疯狂 秉承坚持 2014-06-28 美术报2014-06-2800011 2 2014年06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