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微言
编者按:从本期开始,新栏目“陈履生微言”正式与读者朋友们见面了!陈履生曾是《美术报》近7年的专栏作者,他的“陈履生观点”栏目直面当下美术界出现的热点问题,以独特的观察视角、缜密的学术思想以及简洁犀利的文风,获得了美术界的赞誉,给广大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先生平时工作繁忙,此次与《美术报》再续前缘,将以一周一天一议的形式,分享自己对于艺术的所思所想,这些具有真知灼见的微言片语,以期让读者了解当下热点,分享更多思考。
读书问题:
很多不言自明的常识在当下就是少有人遵从,很多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最终却成了问题。艺术家读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怎么就成了问题?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艺术家的文化担当与时代责任的缺失,只是把艺术当成一种职业和工作,一个仅仅是创造经济价值的劳动者。毫无疑问,这种价值判断偏离了艺术本体。
绘画意义:
现在整个社会对绘画意义的理解、期许与要求都在降低。人们判断一位艺术家的成绩和艺术家是否读书、读多少书没有关系,与画里的文化内涵没有关系,而是看画价的高低、官位的大小。艺术家在这样的氛围中,就会竭力地去搞社会关系,因此,不可能有时间去读书,有理想去提升文化修养,有责任去面对艺术问题。
晒评委:
这次鲁迅文学奖的评奖结果和许多重要评奖一样,结果一公布立马引起热议。好在这次《文艺报》以整版公布了全部奖项中评委的票数,因此,落选者固然有态度,而评委的尴尬自不言说,都是一个圈子中的人,况且有些是著名作家,还有领导,隔三差五要见面的。显然,这是公开了评委的良知和基本水平、文学态度。
画院遍地:
四川诗书画院、浙江画院相继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展,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回忆。30年前的感叹变成今天感叹之感叹。画院的公私不辨,良莠不齐,重要的是沦为一种牟利的牌号,一种可资利用的幌子。当年像陆俨少那样的前辈为之努力的阵地,成为现今全民一哄而起的遍地开花,九泉之下的前辈可能悔之当初矣。
再说画院:
各行各业办画院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可悲的是,在这种高度普及的过程中,与之相关的并没有带来美术创作的提升,相反,创作水平则呈现出明显的整体下降的趋势,而更多的是消解画院主流特征的负面问题。如此来看,各行各业办画院绝大多数都不是为了书、画的本体问题,而是为了与书、画相关的利益问题。
船震门:
江湖画家的炒作之道:2011年12月16日,网上出现“后海老和尚大玩船震门”的视频,这是杨秀宇收了17.5万元为画家安云霁所炒作的结果。他说,一家专卖其画的文化公司找他炒作,他先炮制该视频遭网友谩骂,再让安云霁开发布会“告全体网民”。11月23日,杨秀宇在法庭上供述——江湖之道之一。
分享与教育:
为什么要美术馆、博物馆?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简单地说是社会的需要。社会为什么需要?这可以从博物馆的起源中找到答案。有了收藏,为了与公众分享,就有了早期博物馆所有的功能。但是,现代形态的博物馆不仅是扩展了收藏和展示的功能,更多的是关注它与公众与城市的关系,更多的是发挥教育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