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很美 问题很多
■本报记者 江凌 金璟
“我从孩子1岁的时候就开始给他买国内有名气的图画书,比如《咕咚来了》;2岁开始给他买国外的绘本。”胡老师是一名大学设计教师,同时也是一位5岁男孩的母亲,在被问及平时都给孩子买什么样的儿童读物时,她这样回答记者,“我儿子喜欢认知类、故事类的书籍,比较贴近生活的那些。大概是自己职业的关系,对于绘本的各个方面都比较重视,而且尤其看重手绘。”
绘本,这种以插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出版物,正在成为无数家长为孩子选购的人生第一本书。图画、色彩对于孩子智力开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那些饱受“幼稚、暴力、影响视力、商业味太重”诟病的动画片不同,家长更愿意为孩子购买既有儿童情趣、又能寓教于乐的绘本。
在中国,绘本有着巨大的市场,面对书店里种类繁多的绘本,很多家长虽然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着迫切的需求,却对如何选择好的绘本存在着困惑。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观念和生产上的瓶颈,中国插画师在薪酬水平上与国外还有着不小的差距,我国对于插画师的培养还有更多工作要做,出版社在选题与印刷上还有着诸多限制。中国插画真正的繁荣时代还没有到来。
“插画”一词译自英文illustration。在传统的定义中,插画多半指手工绘制的图画,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制作的图画也进入了插画的范畴。
在百度百科中,“插画”这样被定义: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今天通行于国外市场的商业插画包括出版物插图、卡通吉祥物、影视与游戏美术设计和广告插画4种形式。
■儿童插画前景无限
插画的兴衰是与印刷品和书籍的发行情况密切相关的。近年来,由于电子文件与电子媒介的大量运用,纯粹的文学作品呈现出萎缩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依附文学作品存在的插画也慢慢地萎缩了。
然而,插画这个艺术画种,在儿童读物领域内得到了蓬勃发展。中国家长对于儿童的教育极其重视,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家长们都愿意出钱来购买一些儿童读物。在记者对十几位家长的随机采访中,无论是出于自愿或者老师要求,几乎每位家长都曾购买过儿童读物。一位幼儿园教师表示,大概有一半的小朋友,在3岁的时候家长就开始购买儿童图画书。还有几位家长在孩子一周岁时就已经准备了各式儿童读物。
在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中,0-14岁人口为2.2亿人,占到中国总人口的16.60%。在如此庞大的市场之下,儿童读物在近些年呈现出空前繁荣的状态。据了解,全国一共有560多家出版社(其中包括20多个专业的少年儿童出版社),有530多家涉及到儿童领域。也就是说,除了少年儿童出版社之外,美术出版社、文史哲出版社和一些社会科学类出版社,都成立了少儿图书的编辑室。可以想见,全国每天生产的儿童读物数量相当可观。
在如此巨大的生产背景下,插画行业有着无限的前景。据专家介绍,目前在中国从事插画的人员,大部分是为了儿童读物绘制插画。在儿童读物里,插画的载体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杂志。以儿童为阅读对象的少儿杂志在全国可能不下几百种,这些杂志需要大量的插画师对每一期栏目进行绘制。杂志上的插画是一种纯粹的插画,是为某一篇文字存在的几张图。这是狭义上的插画。
还有一个广义上的插画,就是绘本。所谓绘本,就是独立的、有文字或是没有文字的,读者对象是少年儿童的图画书。因为绘本几乎全都是图画,所以它对插画的质量和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
尽管电子书的兴起给传统的印刷类书籍造成了冲击,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到绘本的发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首席编辑、著名插画家江健文认为,电子产品是不可能替代绘本的。“先不说插画在电子书上得不到很好的呈现,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有物质载体的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互动,纸张可以触摸、可以翻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这过程中有一种温暖的情趣。这是纸质书籍很重要的附加值,是冷冰冰的电子屏幕无法取代的。此外还有用眼卫生方面的考虑,一般来说,家长并不太愿意孩子过早使用电脑或手机,大多数还是依靠印刷读物。印刷读物只要有这样一个市场,插画就一定能有持续的发展。”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资深编辑陈泽新也表示,现在电子产品大部分还是只在城市中普及,要让全国的小朋友都使用电子产品是不可能的。“电子书的趋势现在可能有点抬头,但未来还是会下落的。印刷绘本的地位替代不了。”
■国内外绘本差距大
中国的绘本行业才刚刚起步,据了解,目前在市面上中国原创的绘本较少,从国外引进的绘本占大多数,这其中有原版的,也有翻译过来的。
在欧洲或者在日本,绘本这个行业已经非常发达。当然,这与这些国家对插画家的重视、教育教学理念,还有行业较高的收入是分不开的。在国外,印刷品的价格是非常高的。陈泽新告诉记者,“大概在20年前,我就买过德国的绘本,那时每本大概是250元左右,非常贵。现在也还是这样,我前两天买了两本从荷兰寄过来的原版绘本,并不是很厚,就十几个对页,也要175元一本。”陈泽新表示,国外的绘本由于印刷成本非常高,再加上画家的稿费、版税等等,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在中国,这样的价格显然不是普通读者可以接受的。
江健文介绍说,现在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儿童绘本,最便宜的是一些单行本,16页或24页,售价在30元左右。“用三十几元钱买一个薄薄的儿童读物,家长们哪怕资金宽裕,也是会犹豫一下的。”
事实也是如此,在对家长们的采访中,尽管认为二三十元是个相对合理的价格,但也有家长表示会在网上选择打折后10元左右的绘本,或是去打折书店购买“论斤称重”的儿童读物,“小孩子可能看不了几次就会把书撕掉,30多元钱还是有点贵了。”还有的家长直言,“小孩子需要大量的书看,我们家就有上百本,书做得太贵也不合适。”
在对绘本内容的选择上,家长各有所好,有的人认同西方的教育理念,“国外故事经常很生动,让人沉醉,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也有人认为中国的图画书比较通俗易懂,“主要还是文化上有差距,外国的文字翻译过来有一些问题,小朋友可能不太理解”。然而在专家眼中,中国本土儿童绘本的内容却并不尽如人意。
陈泽新说,出版社要出绘本,首先文字要过关。现在有一个趋势是,写儿童文学的作家正在把自己的作品改成绘本。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改成绘本,改成绘本以后也不一定能和原著画得非常符合,因为有的文字是不适合做成绘本的。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张彤也表示,“国内绘本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出在故事上面,因为读者不一定会看你的画,但一定会读你的故事。尽管国内不乏好编剧,也不乏好故事,但却缺乏专门做绘本的好编剧。以国内的情况,可能由插画师自己做编剧更可靠。”
江健文指出,一本优秀的儿童读物,它的插画应该具有一些能够概括的特质:一是具有儿童情趣,二是强化传递性,三是教育的功能,四是艺术性。插画除了形象表现之外,它的脚本要依附于文学。但是中国的文学创作有时与世界不接轨,缺少一种世界语言。“由于中国一些固有的习惯和束缚,导致一些作品在创作的时候,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缺少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这些作品往往比较概念化,脱离了少儿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教条性的东西太重,唯恐教育的功能没有显现出来。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除去内容上与价格的差别,国内外绘本在出版流程上也有着显著的不同。绘本不同于普通的文字作品,出版流程相对复杂。据了解,国外的插画家多是“自编自画”。画一本绘本,作者可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去采访、写生,要把所有的草图都画的非常完美,然后做成假书,出版社看到成果,既有图也有文字,如果觉得合适,马上就可以出版。出版社开出的报酬足够插画家这两三年的开销,出版后的净收入也相当高。而在中国,有插画家这样开玩笑说,“如果一本书要搞两三年,那连稀饭都喝不到了。”
在中国,绘本大致分为儿童绘本与成人绘本两类。它们的出版流程并不相同。
成人绘本与国外绘本的出版模式相似,作者在选题和表现方式上自由度较大。成人绘本包括旅行绘本、美食绘本与生活绘本。最多的就是旅行绘本,包括旅行经历、攻略、手绘地图等等。绘本画家、《跟我去香港》的作者虫虫向记者介绍了成人绘本的创作流程:成熟的插画师会自己构思一个主题,做完之后在网上发布,可能之前已经跟出版社谈妥了,也可能是发布以后被发现了再来谈出版的事宜。如果没有人约稿,一般都是在网上先积累一定的影响力,只要作品反响好,很快就有编辑来联系。
与成人绘本相比,儿童绘本受到了一些限制。据了解,中国的儿童绘本基本都是出版社事先定好了主题和文字,然后找到合适的插画师画。接到出版社的约稿后,插画师根据要求的主题,把一段一段的文字内容,分解成一张一张的图片。24岁的刁莹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画过不少儿童绘本,据她了解,在中国,儿童插画家自己设计图文、再投稿到出版社的几乎没有,只有极少数很有名的才会被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