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濂的“文化史收藏”——《百年西泠群英谱》
■吴阡
■吴阡
《百年西泠群英谱》,作为今年陈振濂教授在书法创作上的重头戏,已经竣工。这样一个书法界的大文化工程,以陈振濂先生倡导的“阅读书法”为主旨,在4个月之内竭尽全力顺利告终,实在是一件于书法界耳目一新、令当代书法创新又添新成果的大好事。每每充满活力的陈振濂先生一出招,我们就期待他必是新招。而且带着极大的好奇心猜测他今年会出什么样的新品牌呢?他就是这样一个书法界特立独行的人物,能不断予人以悬念。
据我的长期观察,陈振濂先生做事有几大特点:
第一是每有创作实践出,必以理论引领。他自己接受采访时,常提醒创新是个“思想”要求极高的活儿,而不仅仅是技术活儿。只会“做”,没“想”好;其实“做”也必然做不好。古往今来几千年,历史上英才豪杰恒河沙数,都不是笨蛋,凭什么你狂妄地自认为要推翻历史独树一帜甚至自诩大师?你当得起?只有你拥有超越时代的先进的“思想”引领,你才有达到创新的第一步条件。仅仅卖弄技术玩花活,即使再精熟再新鲜,也无济于事;而理论引领,其实就是告诫艺术家先“想”好。
第二是每有专场拍卖和展览出,必有标志品牌建设。从美术传媒拍卖成立以来,先以先声夺人的宗旨宣言“学术引领拍卖”,听说就是综合多方智慧讨论而成美术传媒拍卖公司的品牌,为统领拍卖专场活动作一精神挽结处。其后则品牌魚贯而出,一年一品:2013年的品牌是“我书即文献”,2014年的品牌是“文化史收藏”,连接发韧时的2012年的品牌“学术引领拍卖”,3年推出3个品牌,连绵翻转,一脉相承,“文献”、“文化史”正对应于“学术”,“拍卖”正对应于“收藏”。
第三是每有作品群组出,必有主题宣示。比如2012—2013两年拍卖,关于宋词苏轼秦观李清照、杜甫秋兴八首、明代清言小品;“颐斋论雅”:衣、木、游、琴、扇、玉、兰、舞、瓷、剑。比如红木家具收藏与研究,皆构成专场拍卖中的分主题群组。分类清楚,尤其在当代书法拍卖时,可免一般的拍卖会四处集拢凑聚所谓的百纳碑、千缀衣必会有的质量参差不齐之纠结。书写内容,主题归类,就像“阅读书法”一样,倘若收集皆出偶然,当然无法控制;但如果是当代书法,作者如还健在,那就应该主动事先策划,分门别类,以井然有序来确保质量与特色唯一性。
第四是每有专场作品出,必有解说展开以表引导。每一年的拍卖图录,非唯印刷精良,设计新颕,而且必以“引言”、“序篇”导其端,开宗明义告诉大家,我这次的目标是哪些?理念有哪些?我们准备怎么做?总辖的概念是什么?每个章节、群组,设“分节说明”以统领子主题。可以说:一个展览、一本拍卖图录,从主到次,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极有层次,这是否与陈振濂先生兼为理论家、擅长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有关?有朋友开玩笑说:他把做拍卖展、编图录,都当作一篇学术论文来对待啦!
“文化史收藏”的提出在当今收藏拍卖界意味着什么?依我看:它极大地改变或动摇了我们对收藏业的习惯传统观念。比如拍卖会既旨在交易,其定位当然是商业的。因此艺术品拍卖与商业(如奢侈品拍卖珠宝拍卖房地产拍卖货物拍卖等在行为模式交易模式方面,当然都是同一个商业性质的),君不见西泠印社拍卖会上拍的除书画印章文房工艺品石雕古玩珠宝杂件之外,居然还有茅台酒上千瓶,初涉者看了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不是艺术品拍卖吗?这酒与艺术品有什么关系?书画艺术品拍卖是因为千姿百态风格各异,齐白石就是齐白石,吴昌硕就是吴昌硕,黄宾虹就是黄宾虹,悬诸壁上可观赏性强,当然属于是艺术品了;但千瓶茅台酒,一样大小一样商标,排列起来几如仓库,毫无观赏性,岂得谓为艺术品也?它怎么能入西泠印社的拍卖?只有从商品属性出发,才解释得通。事实上不仅是西泠拍卖,北京的书画拍卖还搭一个红酒专场,乃至手表专场,都应该是这个道理。
那么,我们习惯的收藏,首先应该是艺术品交易收藏,更广义的根本上说是商品交易收藏,它不必需要与文化有关。交易拍卖在根本的社会行为属性上说,就是“在商言商”。无非这交易拍卖收藏的对象是书画艺术品,于是才关涉艺术了。这是第一个认识前提。
“文化史收藏”正是在此中呈现出其创新价值来。
即如陈振濂先生的这套《百年西泠群英谱》,160多件书法作品,书卷气息浓厚,技巧熟练,龙飞凤舞,堂芜甚大。的确出自名流之手。非经过几十年翰墨岁月打磨沙洗不办。就作品而言:或谓天下第一或为天下唯一,均不为过言。这是“艺术品收藏”的本义,毋庸置疑。而它在市场经过几年培育,买进售出,价位有定,自有市场认可约定的规律,因此,开专场拍卖会,或活跃的个人投资者,或雄厚的大资本集聚投入,尤以体量庞大,动辄百万千万的交易,当然赚足了投资者眼球。这应该是“商品交易收藏”的题中应有之义。
而《西泠印社群英谱》还以生花妙笔,为百十年社史记史,为数百名社员立传。所撰文字,皆出于自撰而有鲜明的学术个性,毎人一则,又如世说新语之人物刻画,必取其一生最典型最突出之事迹;所事中最栩栩如生之情节。藉人传社,其本质是为悠悠中华文明国学千年传统立文脉,为古学立一标杆;在战乱颠沛时代,为西泠印社刻画一副优游林下、铁笔风雅的“众生相”。这样的文字,必然锲入到辉煌灿烂的古代史、浩瀚博大千变万化的近代史、诡谲风云的当代史。它不是一技一艺之事,它是紧紧渗透粘合在历史之中、构成文化的沉重含量的。一批收藏品串起了鲜明的历史文献性——亦即去年的“我书即文献”之旨。既如此,围绕陈振濂先生《百年西泠群英谱》而展开的相关拍卖交易收藏,又必然在“艺术品收藏”、“商品收藏”之外,形成第三种“文化史收藏”的独特属性。过去我们多习惯于熟识于“艺术品收藏”、“商品收藏”,现在陈振濂先生经过缜密的学术研究,进一歩反思开拓创新,新提出“文化史收藏”,这正是对业内在学术上的最大贡献与发展推进。“学术引领拍卖”,其此之谓乎?如果只关注操作层面上的拍卖盈利赚钱(即关注商品价值和艺术品价值)不作学术思考的话,很难会往“文化史收藏”这样的层面去想。
打电话给陈振濂先生,他正在北京,我告诉他我对“文化史收藏”的一些感受,他肯定地回答说:“因为有了这个‘文化史收藏’的思想新成果作为策划宗旨,所以这套《百年西泠群英谱》肯定是唯一的;就是在我的个人创作记录中,也是不可重复的。”
正在这一点上,我由衷地钦佩陈振濂先生,这位誉为“书法界的思想家”,脑子像个永动机:永远在运转,永远在前行,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出什么新招?书法界,西泠印社,拥有这样的人才,珍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