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视点

丝绸之路

大型文物展览亮相国博

  本报北京讯 叶芳芳 通讯员 赵骄健 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大型文物展览“丝绸之路”,于11月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这是近年来国内举办的综合反映丝绸之路悠久历史和伟大意义的最大规模的展览。主办方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广东、福建、湖南、上海、江苏、山东、安徽、四川等省市的44家文物机构精选出400余件与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有密切关系的珍贵文物,年代跨度从战国至明清,质地包括金、银、铜、石、玻璃、织物、纸、陶、瓷等,类别涉及青铜器、金银器、玻璃器、陶瓷器、丝绸、文书、壁画、石雕等,其中大部分文物是一级文物。

  展览内容以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为主线,把丝绸之路年代发展顺序、内容主题区块进行有机结合,分成6个单元:

  黄金草原与中国的早期交流单元,展示欧亚草原与中国的早期文化交流,带出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展出的文物中,马家塬墓地的部分出土文物属于首次面世,陕西神木纳林高兔出土的神兽形金饰和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黄金腰饰牌尤为引人注目;

  汉营西域与丝路交通单元中,张骞墓出土的封泥,自1938年出土以来首次与观众见面。兽首玛瑙杯、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玻璃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弈棋仕女绢画、营盘男子等都是值得关注的珍品;

  胡人来华与胡风浸润单元,下设北朝望族对异域文化的追逐、来华粟特人的天国记忆、乐居大唐的外国人、唐人生活中的胡风印迹4个组,通过出土文物结合文献记载,对来华胡人及其生活进行全面展示,中肯诠释胡风对汉地的影响;

  厚重多元的宗教艺术单元,精选40件宗教文物,全面展现了传入中国的多元宗教艺术,尤其是佛教造像和石窟壁画,清楚地再现了中印佛教艺术的交流融合以及佛教艺术在中国传播、发展和再创造的光辉历程。其中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银捧真身菩萨首次离开法门寺展出,使我们有机会在首都北京一睹其尊容。董钦鎏金佛造像是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大云寺舍利宝函等都是重点;

  包容四方的大唐文化单元,特别通过李唐王室成员金乡县主墓出土的陶俑组合完整展现大唐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包容的气度。以舞马银壶为代表的著名的何家村金银器窖藏出土物、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殿堂级文物三彩釉陶载乐骆驼、备马图壁画、马球图壁画等是本单元明星展品中的明星;

  碧波中的帆影单元,包含唐代外销瓷上的异域色彩、鼎盛的宋代海外贸易、盛开在丝路上的元青花、明清外销品上的中国风与异国情调4个组,将重点通过瓷器贸易展现唐代至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其中“黑石号”、“南海一号”、“碗礁一号”的出水瓷器、元青花、长沙窑的代表瓷器是本单元的亮点。

  为了让社会公众更深入地了解此次展览的内涵,中国国家博物馆专门为此次展览撰写了7万余字的讲解词,并配备20名专职讲解员和30名志愿讲解员为社会公众提供讲解服务。

  同时,在展览展出期间,还将推出4场以“重游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公共教育活动。活动以6-12岁少年儿童为主体,通过“绘制地图”、“展厅参观”、“动手体验”等环节,让少年儿童比较系统而全面地了解“丝绸之路”所带来的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展期两个月,截至2015年1月5日。


美术报 视点 00001 丝绸之路 2014-11-08 3682870 2 2014年11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