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而愉悦的历程
——“中国写实画派十年展”序
■著名美术理论家 邵大箴
“中国写实画派”走过了10年艰苦而愉悦的路程,说它“艰苦”,因为它在国内外艺术思潮不利于写实语言的境遇中摸索前进的道路,遭受种种非议和批评是意料中事,何况油画语言的不尽完善和精神品格方面的问题,也使它有让人指点之处。说它“愉悦”,因为画家们是按照自己的信念进行创作的,还获得了相当数量的受众,每届展览参观的人群如潮涌,不少艺术家的作品在市场上备受欢迎。让写实派画家尤其感到欣慰的是,他们的艺术追求在当今中国画坛引发的关注与讨论,活跃了中国艺术界的学术气氛。“中国写实画派”的声音和实践,是当前中国画坛一道奇异的景色,构成当代中国多元文化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艺术中的写实方法是人们传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基本手段与方法,纵观中外艺术史,写实手段和方法千变万化,一龙九种,种种有别,但贯穿其中的一条大家默认的基线,那就是以自然为师,在“模仿”中进行艺术创造。其实这是艺术创造的基本方法,后来的其他方法都是从它衍变过来的,都是在客观自然资源和主观感受之间寻找变化、变异,探寻创新之路。只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是,每种方法都要经受社会大众的检验,似乎存在着约定俗成的标准。写实艺术也必须服从这个价值评判标准,必须要有形式语言的表现力和现实意义,予人以感情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
摆在写实画派面前的课题是繁重的,既要提高技术能力和技巧水平,又要加强写实艺术的精神内涵,在技与道两个方面求进展、求突破。写实画派在这方面的努力是值得赞许的,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他们除了定期组织作品展览、交流创作心得和体会外,还到国外博物馆临摹经典名作,揣摩和研究历代大师技法,不仅形成一种重视绘画技艺的良好风气,而且加深了大家对绘画精神品格的认识与理解。许多画家还在两方面提高自己的修养:从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中吸收养分,领会传统绘画写意的精神,借鉴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理论与实践;关注当代国内外艺术思潮和动向,研究西方写实绘画的走势,注意艺术新思潮而又不盲目跟风,在纷纭复杂的艺术环境中思考和研究,立定脚跟,沉着地从事艺术实践。和10年前比较,写实派画家们的视野和胸襟更加开阔,这在作品中也有明显反映:写实观念更为多元,题材、体裁和风格更为多样,手法也更为灵动。
走出画室,向生活求教,以自然为师,是近10年来写实画派取得成果的另一重要原因。救治写实绘画“贫血”的重要药方是面向现实、面向自然和重视心灵体验。现实生活中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大自然景色,能够有效地克服和抑制创作中的概念化和矫饰风。笔者高兴地看到,一些写实画派名家创作中出现的一些变化:造型与色彩变得更为质朴、自然和富有生活气息,绘画形式更富有意味。
“中国写实画派”今后的发展前景是大家热烈议论的话题,笔者的意见是,任何新的艺术观念和其他派别,包括现在还风风火火的、前卫的“当代艺术”,要抑制写实派艺术的生存与发展是不可能的,写实派的沉浮只能由参加这一派别的艺术家们自己决定。如果他们能热情地面向社会和自然,以虚静的心境从事创作,沉着和平淡的心态应对市场,在艺术上不断地精益求精,写实派艺术会更上一层楼,发挥更大的影响。至于写实画派后继无人的担忧,确实是个现实问题,这要看我国当前美术教育的作为了。不过,我们也不必杞人忧天,要相信青年一代中会有向往和献身写实艺术的人。事实上,不论在艺术院校还是在社会上,孜孜不倦地学习和研究写实绘画的青年大有人在。“中国写实画派”的画家们也应该一如既往、义不容辞地担负指导和引导他们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