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书家

文章导航

积淀与探索

唐楷之书法品评

  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既不同于唐宋,也有别于明清。他们是这个时代文化与教育的产物,是必然带有这个时代背景的深刻烙印。因此,我们在评价艺术家时,必须从时代的背景下去观察他们,考量他们的作品。既不能用古人的标准去衡量,也不能以现时的光环去依托。实质上,从作品入手就能够看出谁是真正的艺术家,谁能代表这个时代,谁是能够成为50年、100年以后书写艺术史上的艺术家。毫无疑问,因为时代的变更,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于今天来说,真正的时代佼佼者必将产生于学院教育培养的众多的学子之中。因为,在大学里他们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众多名师的指点,图书馆丰富藏书的滋养,美术馆经典名作的熏陶。让他们既有大量的时间去进行基础的技法训练,又能够在文化学养上得到充分的提升与丰富。书法尤其如此,今天的书法因为进入了大学教育体系,使之不但成为一门专业,也成了一门职业。在学院教育培养的书家中,唐楷之是其中的佼佼者。

  唐楷之,本科毕业于素以传统教学闻名的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这里是书法学子的天堂,老一辈名家陆维钊、诸乐三、沙孟海等先生为这里打下了丰厚的传统基础,使得这里成了中国书法教育培训的第一重镇。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无不以基础扎实而令人称道。本科的学习不但让唐楷之的书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而且他个人的才情得到了众多老师的认可并逐渐在书法界名声远播。

  想在书法上取得较大成就,必然在“技”和“道”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全面的修炼。唐楷之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时隔不久又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文科第一学府毫无疑问是一个书法专业的学子向往之处。在北大的学习,是唐楷之在书法“道”的修炼上为自己确定的一个目标。书法是国粹,从事书法创作与研究的人毫无疑问要在文化上加强自身的学养,否则,只能成为一个抄书匠而已。因此,北大的数年寒窗让唐楷之不只是丰富了自己书法上的学养,也让他对艺术的远征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他在中国书法界的名誉与地位也逐渐确立。

  南方与北方不同的教育模式与地域文化让唐楷之对书法乃至整个中国大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深知要飞得更高,征途更远,还需要长期地深入学习与积淀。因此,北京大学学习结束后,他又回到母校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师从王冬龄教授攻读书法方向的博士学位。王冬龄先生是中国美术学院第一届书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曾经受到陆维钊、沙孟海诸位前辈大师的亲传,以其个人书法创作的高度与风格的典型在中国书法界享有盛誉。唐楷之选择王冬龄先生作为导师,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是想让自己无论从书法创作还是学术研究上,都能够得到一个正规且系统的学术训练与对文化传统的传承。

  唐楷之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创作与研究方向获得美术学博士学位后,后来又成为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的进站博士后,合作导师为书坛大家欧阳中石先生。同时进入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导师书法工作室精英班,成为其中成员之一。唐楷之是在中国美术学院打下坚实的基础,继而成为两位书坛泰斗沈鹏先生与欧阳中石先生的高徒,这在当今中国书法界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唐楷之的学习经历让书坛同道无不刮目相看,并为之羡慕。

  然而,仅学历的令人羡慕还不能完全服众,作为一个书家,必须要以个人作品的创作水平来征服大家。唐楷之书风在其师王冬龄教授影响之下,早期虽然还有其师风格的影子,但现在已经具有自己明显的个人风格。唐楷之擅长草书,我们从他的草书作品中,能够看到他洋洋洒洒的笔墨性情,这种在传统基础上加入个人性情的表现尤为不易。他绝不同于当今书坛很多名家笔下毫无感受的“二王美术字”以及所谓明清大草的复古。他是完全有着个人感受的一种自由的创作,这种创作状态绝非单纯的技法与单调的学术训练能够达到,必须是多年综合的学养积淀才能够得以自由的呈现。这一点,我们也能够从他的众多作品中看出他这些年来的积累已经达到的一个高度。在他师从王冬龄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之前,他就在本科阶段有着很好的书法创作基础。因此,博士期间,他将所有的精力用来涉猎古今文化,并注重吸收中西学养,使得自身有着很好的学术修养。我们从他的书法创作上能够看到他的基础是十分扎实和深厚的。另外,他的草书作品中还有一些沈鹏先生草书作品的意趣在其中。这些都是他从老师那里学习的结果。唐楷之是经历过技法与学养多层次的锤炼,并且受到过南北方不同的地域书风与文化传统的滋养。他的书法中有着丰富的耐人推敲的元素,传统的、当代的、雄强的、流美的,包含有多重的审美元素在其中,但是又能将这些元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毫无做作之嫌,这点尤其难能可贵。

  传统风貌一路的作品能够显露出唐楷之这些年的积累和创作高度。这方面,内行人一看便知。而对书法现代之路的探索则非一般人能够理解。多年来的高层次教育,唐楷之具备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修养,不但对自身的艺术发展有着清晰的认识,同时对艺术史有着前瞻性的判断。他深知完全传统一路的书法不是今天的艺术家要做的事情,基本上进不了艺术史。真正能够进入后人书写的21世纪艺术史的作品,必然是探索型的创作,这是艺术史发展的规律。因此,唐楷之除了个人在传统方面的吸收与表现之外,还发挥自己综合的艺术修养,在书法创作上进行着超前的探索,包括二维平面与三度空间的创作尝试,其中含有时空构成的观念与行为多重探索。这些探索未必成熟,却是一个具有综合素养的艺术家在创作中可贵的探索精神的体现。

  唐楷之选择坐镇于广西艺术学院书法系,成为南方书法教育领域的一个高地,与北方形成对应状态。他个人是这个时代学院书法教育成功的典型:扎实的技法基础,深厚的传统修养,既博古又通今,并且具有域外文化的深厚学养。他培养学生的目标也是如此,是一种富有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教育目标。

  我关注并期待唐楷之的书法创作不断呈现精品力作。同时,对他的书法探索之路抱有极大的期望。

  (苏金成,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北京大学访问学者)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书家 00017 积淀与探索 2015-01-24 3764136 2 2015年01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