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与尴尬:
第12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区平面设计分展
■李海平(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教师)
平面设计的繁荣
平面设计的繁荣现象是有目共睹的。早在2009年第十一届全面美展期间,平面设计出身的设计评论家祝帅先生在《中国平面设计10年回顾(2000-2009)》一文就用“星光灿烂”一词来形容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中国平面设计舞台的日新月异。实际上,5年的时间过去了,平面设计无论从自身专业细分、社会民众中的影响力和政府介入程度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首先,字体设计首次受到了高度重视。字体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一个类别,历来处于边缘化。但是近5年中,字体受到全方位的关注,从企业对中文字标的更新,屏显字体“信黑”、“悠黑”的开发,体现人文关怀“方正显仁体”(方正字库为民间艺人“粉笔哥”崔显仁推出的首款出自于民间艺人的中文字库)的发布,到只专注于字体设计的大赛和民间个人字体设计师的出现,字体设计迎来了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字体设计从一个边缘类别飞跃成为最热门方向,从侧面反映了5年来平面设计的高度繁荣。其次,平面设计大幅度打通了各专业之间的界限,平面设计专业方向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在近5年中,平面设计实现了与其他专业前所未有的交流合作,比如2014年好莱坞电影大片《布达佩斯大饭店》通过平面设计的大幅度介入而取得了巨大成功,为此在全世界引发了一场平面设计与电影合作的大探讨。实际上,平面设计如此大幅度地打通各专业之间的间隙,甚至引发了担忧这种打通幅度太大造成“平面设计死亡”的言论。平面设计的专业广度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为平面设计开拓了一个崭新的方向——界面设计,平面设计的专业方向也得到了延伸。第三,平面设计真正地深入到了社会民众的生活点滴中。近5年,平面设计实现了从奥运会会徽与吉祥物、国家大剧院标志这种大型项目到手机界面图标设计这种与民众生活直接相关的转变,民众早已经习惯于苹果“扁平化”设计带来的视觉体现。第四,近5年政府部门对平面设计的介入更为直接。2012年文化部和深圳政府成为了“中国设计大展”的主办方,它预示着政府部门成为了设计行业的直接参与者。
美展中平面设计的尴尬
但是5年间平面设计的繁荣并没有使平面设计在全国美展中摆脱作为一种实用美术的一系列尴尬,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这种尴尬进一步显性化。
平面设计遭遇的第一个尴尬是创作主题。2013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展区申办会”中提出了全国美展评选学术原则:“注重体现民族气派、健康向上的主旋律作品。”这个原则对平面设计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创作主题的选择。平面设计师常被称为是“戴着镣铐跳舞”,它作为一种实用美术,都是有甲方、有项目具体要求的一种实用性创作,它的服务对象是甲方和项目。这种项目明确的创作,使平面设计作品经常与“民族气派和主旋律”相去甚远。因此,平面设计师在面对全国美展这样的“甲方”时一般会选择创作“公益海报”。我们从展览中确实看到了大量“公益海报”类的“飞机稿”(英文名叫“Scam Ad”,即是假广告。在中国设计圈里经常解释为没有客户的、自娱自乐的设计稿),平面设计师们不得不进行“选择性的、目标明确的‘创作’”。
平面设计遭遇的第二个尴尬是创作手法。2014年8月份在西安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展区复评工作中,评委明确指出:”艺术设计只有有中国特色才能取胜,有根、有据、有文脉才能向前发展,这是评选很重要的一个宗旨。”平面设计行业具有时效性和创新性特点。时效性使平面设计师经常需要立于流行的前沿,风格日新月异,创作手法往往就是一种创意。比如国外著名的Logo综合网站Logolounge.com每年都会发布当年的Logo设计趋势报告。在18个月中,通过对全世界35000个标志排序、比较分类,总结当年的流行趋势供全世界设计师参考。而创新性特点使平面设计师不得不关注各种流行手法,保持与时代同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比如印刷时颜色没有套准本属于一种印刷错误,但是现在它还可以作为一种创作手法,假如没有随时关注行业发展,没能看懂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就会闹出笑话。全国美展对主旋律的关注以及中国特色的强调往往使平面设计师对创作手法的选择非常尴尬,为了避免评委的误读,不得不抛弃前沿的国际化语言和方式,保险性较高的中庸手法经常成为首选。因此,历届的获奖作品中我们发现鲜有在作品设计语言上寻求突破的,这使展览的创新性、前瞻性以及展览对行业发展引领作用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平面设计遭遇的第三个尴尬是送件要求。在初评名单公布后,组委会发布了明细的作品送件要求,其中最引起尴尬的是平面招贴类的送件要求:“1.送件作品尺寸为:70(宽)×100(高)cm;2.作品须提供打样稿,装裱KT版(不装边条)。”首先导致尴尬的是尺寸的限定。在同类的国内国际比赛中除非特定主题,一般不会限定尺寸,通常给定一个范围要求:作品最小边不小于40cm,最大边不大于180cm。展览考虑到作者提交的是近几年里完成的实际项目,尺寸经常因项目不同而改变,限定了尺寸意味着很多作者的作品必须重新印刷。另一方面,限定了宽和高的比例同时也拒绝了横向的作品;其次是要求装裱KT版。这是在送件要求中最尴尬的要求。装裱KT版的方式一般用于学生作业或一些并不特别重要的宣传展示。目前很多学生因为KT版容易变形、做工粗糙而抛弃了这种装裱方式,在近几年的毕业展中装裱KT版的形式已经非常少见。作为全国瞩目的美展这个送件要求确实让人尴尬。除了初评送件要求,复评后的作品集印刷作品图片提交要求也同样让设计师尴尬的:“无压缩tiff格式图片,大小不低于40M,宜大不宜小。”这里的“大小不低于40M”是很多平面设计作品无法达到的。很多“公益海报”的创作通常采用矢量图形,这类作品的文件大小有时候仅有几百K而已。在同类的国际展览一般是规定文件尺寸、分辨率,模式,除了网上上传方式,由于容量限制外,从来不会规定文件的大小。美展的这些送件规定让平面设计师们不得不重启早已被抛弃的一些方式。
尴尬后的思考
繁荣的平面设计在面对全国美展暴露出来的一系列尴尬,最值得深思的是从业人员眼中的平面设计和非从业人员眼中的平面设计的差异。实际上,这两者远远没有达到同步。从“装裱KT版”这种几年前的海报装裱方式可以管窥到这种差异。作为全国最著名和最重要的美术展览,平面设计分展既肩负着实现五年一届的平面设计盛会愿望,也肩负着打通从业人员和非从业人员眼光同步的重担。
第一,设定直送作品。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先生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组委会工作会上提到全国美展“是检阅5年以来中国美术家的优秀创作,检视5年以来国家美术整体的创新和发展程度”。平面设计分展可以设定一定数量的直送作品,囊括5年间的最优秀作品。这届平面设计分展现场中有不少字体设计作品,但却没有一件是字库公司开发的作品,真正影响社会的字体一个都没有出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5年间国内外各种平面设计各种展览都诞生了大量优秀获奖作品,同时每年平面设计师也在各种实际项目中诞生很多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作品。全国美展平面设计展完全可以从这些获奖作品和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中选定直送作品,既避免了“飞机稿”的尴尬,又保证了作品的质量,同时实现检阅5年以来中国美术家的优秀创作的展览主旨。
第二,确定不同方向参展作品比例。平面设计有很多细分方向,设定不同方向的作品比例既能保证作品的丰富性和专业性,也能使民众在展览中感受到生活中的平面设计。比如海报方向,应该有公益海报、文化海报和商业海报。根据平面设计的行业特点,其中商业海报实际数量应该是最多的,但是这几届的全国美展平面设计分展中几乎没有商业海报的影子。一些新兴的平面设计方向也应该纳入展览目录中,比如这几年兴起的界面设计,这是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民众感兴趣的类别,具有学术探索和实践应用的双重意义。
第三,规范展览的送件要求和布展方式。送件的要求应该与时俱进,抛弃一些已经过时的方式,真正地体现时代特点和专业性。通过参考和借鉴各种国际和国内著名展览的送件要求和布展方式,形成一套规范化的送件要求和布展方式,并随着时代更新,与行业发展同步。
平面设计一直受到全国美展的高度重视,第一届到第八届都有宣传画参展。第九届全国美展首设艺术设计展区时,平面设计是艺术设计三大门类之一。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区中,平面设计的参展作品数量再次得到提升。但是在历届全国美展中,平面设计作为一种实用美术,大至作品主题、创作手法,小至送件要求,经常会遭遇一些尴尬。随着近5年平面设计行业自身的蓬勃发展以及平面设计师关注和参与到平面设计分展,这种尴尬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进一步凸显。平面设计繁荣,但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