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精神 人文关怀 当代品质 引领发展
■文/崔晓蕾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
“写意中国”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家画院年度展览的重要品牌,也代表了国家画院一以贯之的学术追求。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就着重强调了“写意”已经成为世界时尚。而国家画院着力弘扬“大美为真”的写意精神,在多年的艺术实践和学术研讨中不断地梳理、论证和挖掘,为国家画院创研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国画院、雕塑院、公共艺术院承办,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协办的“写意中国——2014中国国家画院年展”开幕仪式于2014年12月27日下午2点30分在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举行。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雕塑院、公共艺术院等3个专业院在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举行年度学术展览,呈现一年以来的创研成果。年展开幕式当天,参展画家即就本次年展召开研讨会,对写意精神以及展出作品作了详细讨论。同时,2015年1月9日上午10点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针对本次年展邀请了诸多美术界知名学者在国展美术中心召开研讨会,共同探讨年展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本文着重以本次研讨会专家学者的发言为核心进行梳理总结。
参加研讨会的学者、嘉宾有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副院长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研究员纪连彬,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副院长薛永年,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曦林,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赵力忠,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华书画家》主编、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副主任、研究员邢少臣、何加林,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乔宜男,著名理论家、评论家邓平祥,中央美术研究院教授罗世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主持人王鲁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研究员梁占岩,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秘书长、研究员陈鹏,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主任、美术研究院研究员王平,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天民,中国国家画院文化产业交流中心主任、美术研究院研究员王艺,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张译丹、顾平、张桐瑀、朱其、陈明等。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主持研讨会,他指出,“写意中国”展作为中国国家画院的年展,经过5届的运作,已成长为中国当代美术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与往届相比,这一届的成果尤为突出,无论中国画、书法,还是油画、雕塑、版画,都在写意主题上表现了鲜明的文化自觉意识。“写意”是中国国家画院近年来力主的文化精神、艺术精神与创作的方法论。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中国国家画院在全球化格局中关于中国当代美术方位的思考与战略考量,也可以体会出中国当代文化的整体走势与价值取向。“写意”作为中国人的宇宙本体论与文化精神,将为中国当代美术主体与形态的建构提供哲理依据与语言资源。
研讨会上,大家针对“写意中国”的前期的展览策划与组织、“写意中国”的精神内涵、展览呈现的精神面貌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讨论。
一、关于“写意中国”的主题规划与展览策划
杨晓阳院长首先就“写意中国”的由来和近几年的发展作了详细说明,并强调从2015年开始将以“写意中国”作为国家画院年展的总题目。自2010年始,中国国家画院与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联袂举办“写意中国”系列展览,迄今为止已是第五届。2014年10月,“写意中国·2014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作品(书法、版画)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开幕,旨在站在国际视眼的角度,展现当代中国最富生命力的艺术创作成果和“大美为真”的艺术追求。中国国家画院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后,主要集中点将在创作和研究方面,今后,会以创作和研究成果在全国树立标杆,引领、导向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
纪连彬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对国家画院年展作了总结说明,“写意中国”年展具体由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操办,本次院展是继国家画院30周年展览之后又一次高水平的集中展示。同时,本次年展体现出了国家画院“丝绸之路美术创作工程”的进展和成果,代表了2014年创研的最新成果,是国家画院艺术家注重学术研究、艺术实践的体现。国家画院的创作研究积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接近生活、接近人民,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上不断创新发展。
二、“写意中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精神、传统美学的精髓
与会专家集中阐述了“写意中国”的核心价值及在当下的发展意义,对中国国家画院以“写意中国”作为年展的主题进行了精神上的总结和梳理。
薛永年指出“写意”非常重要,是国家画院将来办年展的指导思想。王镛总结写意精神确实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精髓,当代中国要提倡写意精神,不光是中国画、油画和雕塑,其他艺术都应该发扬写意精神。从习主席肯定写意之后,可能会更加广泛地形成共识。刘曦林提出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在艺术创作及表现“写意中国”中的作用,诗词、书法都是艺术家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知识素养。
丁宁认为“写意中国”这个提法很好,这个主题实际是对传统非常好的回顾,同时也可以在传达上真正建立一种能够共享的价值目的。郑工提出在写意的概念下,艺术家的艺术表现方式处于一种打开的状态,建立起中国的写意精神去统领我们的表现对象、表现方式很重要。罗世平指出写意是一个很好的传统,但同时又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写意本身不仅仅是中国画的问题,实际上是中国美术和中国文化的一个根基,是在中国文化的方法论和精神指导下的表现。陈池瑜强调“写意中国”抓住了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部分,是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很大的差别之一,国家画院以写意来体现国家的美术精神、艺术精神,是相当有战略思想的。中国的写意精神,是中国艺术最悠久、最重要的传统之一,同时也是国际化的,是一种国际时尚,对整个中国艺术,对整个中国精神是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顾平以写意精神作为延续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文脉为核心,强调绘画中的情感表达和抒发应该涵盖天地人、宗教、哲学,指出写意精神作为中国传统的审美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人的命脉。王平总结了本次展览体现出“一人一品,大美为真”的写意精神,走出叙事、纪事笔调,关注精神、关注本体。张译丹提出写意性是中国的艺术精神,是当代美术发展的核心命题。朱其认为“写意中国”名字取的很好,而非“中国写意”,以“写意中国”即用中国核心传统的“写意”方面去表现中国的新题材、新精神,而不是将“写意”看作一种民族主义的文化。陈明同样指出写意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观念,写意是一种具有精神涵义的艺术语言及图式风格。
三、“写意中国”传达出当代艺术家的人文关怀,呈现了当代艺术家作品的当代性品质。
年展作品中,体现了艺术家不断创新的精神,呈现出精神的饱和度以及深厚的人文关怀,强调了对艺术当代性的追求。
(一)“写意中国”的创新性与当代性品质
薛永年从山水、花鸟等具体的艺术创作中强调现实要跟理想与浪漫因素相结合,加强浪漫与理想的成分,山水画中着重意境的创造,花鸟画中要添加生活的意趣,作品中要有整体的、具体的、鲜明的感受和表现力。王艺从绘画材料、工具、技法以及传统中国画论的翻译等方面结合中国写意绘画提出个人见解。要研究、总结材料、工具与技法、创作方面的关系,不断尝试、发现、发展新的材料、工具。同时,在全新的社会形态和新的图式构架中,加强表现技法的总结很重要。王平总结出本次年展具体呈现的艺术特点有写意性、当代性品质、人文关注、艺术语言本体上的探索与挑战。张桐瑀看到本次年展中,画家都在探索艺术语言的创新表现,着意于绘画语汇的深层考量,画家着力把美的内涵透过笔墨表现出来,作品透出品格、品位正大、中正,审美意味的正能量。
(二)“写意中国”的人文关怀与情感表达
邢少臣结合写意花鸟画论述“写意中国”,写意花鸟画追求“化境”的品质,与模仿客观之“象形”有明显差别,这是绘画本体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艺术创作中,不断追求线条、墨法的艺术表现功能,注重笔墨与其结构形态的情感因素。 梁占岩、何加林、陈鹏同时强调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绘画作为精神和情感的表达方式,加诸于画面后,可以使画面更加真实、生动、富有情趣,更能使艺术作品体现出精神的饱和度、情感的真挚和艺术作品的个性化。梁占岩提出写意是一种文化精神,是中国画的艺术特质,就画家而言,写意是一种精神的意向,这种意气、意向中,应该是融合了画家对当代生活和情感体验的。例如,何加林创作《七十二峰深处》是要寻找人们内心的一种深深的生机,所以画面要求作者和观者走得很远,要走到七十二峰深处的时候,才能看到那里还有充裕的树木、动物,这种表达方式,实际上是带有一种很简约的、象征性的想法,要反映出今天这个时代,人们内心向往的自然家园的样子,但现实中这种自然家园已经离人们很远,所以在画面里表现的就是这些思想以及画家艺术创作的内心路程。
写意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是艺术家不断追求的艺术创作表达方向,在具体艺术创作中起到提纲挈领的精神导向作用。画家的情感传达是画面得以丰富、厚重的关键,也是画面呈现意境的重要因素。情感与意境的结合,也是对写意绘画的追求与表达。
四、“写意中国”应成为引领文化本体和精神统领回归的品牌学术展览
(一)中国绘画要回归文化与绘画的本体,挖掘中国画更深层的价值和思想,还需高度锤炼绘画语言的表现力和精神性。
邓平祥指出,水墨画的表现,要进入绘画本体,要有更大的范畴,更大的哲学思维,要进行题材的锤炼,把绘画语言和题材更好的结合起来。郑工强调“写意中国”需要发挥精神性的统领,不能只在形式上体现写意。同时强调画展如何体现当下性、创新性很关键,艺术家不能过于纠缠语言问题,应该回到人的精神层面上进行探索,回到个体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相互阐释的关系上。罗世平指出中国写意现在缺乏中国的思维方式,要有现实主义的连接、传统的连接、超现实主义的连接,才能更深入地表现中国写意。
王鲁湘强调中国绘画要回到文化本体、民族共同体中,担任起文化生命载体的呈现者,在写意绘画的表现中,要体现出和生命有关、和生命哲学有关的内涵。乔宜男结合个人艺术创作强调写意本体的重要性,写意的精神、写意的感受,必须要呈现写意的本体。王艺指出中国传统画论的翻译工程也是对中国艺术更好地走向世界的一种宣传,“写意中国”中的“写意”可以直接用汉语拼音来表达,形成专有名词。张译丹强调中国艺术应该从本民族的本位文化出发,中国美术的发展应该以回归传统文化向现代的转换的创造方式来重新构建中国的当代美术,中国美术要重新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当代话语体系。陈明提出写意如何从技巧层面转换到思想层面,其中最有价值的即是“技而近乎道”的命题,在写意精神的统领下,绘画的技巧更能具有精神性。
(二)展览策划应以“写意中国”为主标题,同时设置每个展览板块的小主题。
王镛、丁宁、赵力忠、陈池瑜、王平建议在“写意中国”大主题之下,每年年展增设小标题,既是对总主题的呼应,又能使画家在新主题的导向下,开拓创作思维,不至落入常年同一风格的窠臼。王镛提出,有一个比较明确主题,是对写意精神的深化,跟当代生活、当代精神的衔接能够更密切一些。丁宁强调中国的艺术要做出一种中国特有的、世界没有的独特文化价值的载体,在此主题上进行发掘,可以更加深化“写意中国”作为国家画院乃至当今艺术界的精神和价值。王平建议充分发挥艺委会的作用,最起码有末位淘汰制。
总结
对绘画本体的强调,对笔墨语言的深入,对精神性及生命、生活的回归和追求,是对当代艺术家的呼吁和期望,从语言本体上表现中国的写意,阐发中国的写意精神,正是对“写意中国”为主题的展览的高度提炼。中国国家画院年展以“写意中国”为主标题,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精神、传统美学的精髓,以写意性区分了中西方艺术,以写意性建立了中国艺术在世界艺术中的独特审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