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文学发展篆刻艺术
■虞华文
■虞华文
篆刻是在方寸天地中创作的特殊艺术,是中华特有的国粹。如何用文学发展篆刻艺术,把这寸方天地营造成具有诗情画意的大千世界?叶一苇先生的《诗心造印》,作了完满的演释注译。笔者初读,得以下粗浅印象:
一、《诗心造印》就像一本优美的诗集,有极其丰富的内容。
写诗,须有丰富的内容,才可以概括出精美的东西来。一首精练的好诗,应该是内容的丰富与表现艺术的洗炼的统一体。篆刻,也是一样。正如叶老所说“诗心造印的创作思维是:从文字内容到形式,又从形式回到文字内容,尽量使二者完美结合”。显然,在这里,“内容”起着主导的作用。
翻读《诗心造印》,内容非常丰富。这里有《论语》、《孟子》等的警句;有择录曹植、李白、杜甫等人的诗句;有“螳臂档车”、“南柯记梦”的成语故事等等。叶老将这些文学名篇演化成篆刻构思,自然就“意美”了。这也足见叶老有深邃的古籍根底和文学造诣。
《诗心造印》丰富生动的篆刻内容,不仅涵盖五千年中华文明,而且注重现代元素。叶老说,诗心造印追求篆刻创作题材扩大,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又从社会、生活回到“方寸之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他就刻了《五福临门》、《五环猎猎》等多件作品。以诗造印,以印明诗。《五福临门》作品,只刻了“门”、“五福”三个字。“门”字设计成左、右、上三边的印框,把“五福”嵌在门中,体现了五个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乃“北京欢迎你”的诣音。这个篆刻是高度的浓缩。篇幅小不等于容量小,更不等于主题小。 “咫尺千里”、“尺幅万寻”尽在诠释!
《诗心造印》启示我们:新的思想感情产生于新的生活土壤。新的思想感情追随新的生活洪流。只有永远和生活一同前进,才会创作源泉永不枯竭。
二、《诗心造印》也像一首优美的诗,靠形象来营造意境。
这是以诗造印的关键所在。正如叶老说的,“诗心造印提倡篆刻创作发挥想象,力求艺术意境”。
营造意境,也是篆刻入诗的必由之路。在《诗心造印》里,通过形象来追求意境,非常突出,与上例构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心造印一格,从会意中得之”。《智圆行方》只刻了“智”、“行”两字,以外框谓“方”,内框喻“圆”,把诗中的七个字,化成印中的两个字,形象反而更加突出。作品《闷葫芦》恰似一幅小品画,形象跃然纸上。在《诗心造印》里,以形传神,意境隽永的作品还很多,诸如《石压笋斜出》、《熙熙攘攘》等等,铸造形象的手段各有千秋,俱臻其妙。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行行诗的生命,方方印的灵魂,在于抓住形象,形神兼备,有情有味。舍此,又如何诗心造印。“诗心”的“诗”字,本身就包涵浪漫不羁的意思。
诗的形象性,必然导致幻想性。恩格斯赞扬德国的一位诗人夏米索,认为他的诗有幻想和感情,从中“可以听到高贵的心的跳动”。
我们可以从《诗心造印》里,找到这种跳动着的高贵的心。譬如《春雨》,作者说,古代描写春雨的诗我最欣赏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叶老以“春雨”的幻变构图,把杜甫、刘禹锡两首描写春雨的诗,一并形象地概括了。再如《跳网之鱼》也是富有幻想的佳构,那“鱼”的跳网之势,跃然印上。正如作者所说,篆刻是“文字的图画”,它既是书法之意味,又是图画的想象。富于幻想、长于抒情,是诗歌也是篆刻的一对孪生兄弟。如果作者对他所描绘的事物没有激起强烈的感情,就必然缺乏幻想;相反,一旦被自己所歌颂和描绘的事物引起强烈的激动,幻想也会异常丰富,而且使原来的激情上升到更高的境界。
《诗心造印》启示我们,“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语)。小孩子最是喜新厌旧,最喜欢推倒重来。喜新厌旧,正是创造的本质。想象力的基本特征是不按常规思考,大的发明家、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尤其是大诗人、大画家、大印家,更要有儿童的心态和儿童的表达方式。而叶老正是保持了一颗纯真的童心。
三、《诗心造印》也像一首优美诗,注重“拟人化”,把自己摆进去。
这也是《诗心造印》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
想象,能够有力地丰富诗的形象,拟人化手法就是一根神奇的魔杖。
我们从《诗心造印》中可以读到,叶老正是熟谙运用这根神奇的魔杖。如作品《古代不朽之神》,作者说:我刻这个篆刻,先反复阅读歌词,领会其精神,这是歌的首句,为体现“美丽”、“圣洁”,特模拟圆朱文的基调而变化之。歌词中说:这些“受人瞩目的英雄”,“全力以赴的崇高竞赛”与“溪谷、山岳、海洋”“相映生辉”,就把文字的布置略带一点形象性,如“古”字似一个领奖台,优胜者站在那里受奖;“代”字似两个“跑步”的运动员在争跑;“不”字似一个举重运动员;“朽”字似两个双杠运动员;“之”字似腾空的舢板;“神”字似跨栏。但都似与不似,因这些毕竟是文字……。
叶老篆刻一生,根底深厚。吴昌硕运刀草而不率,自然豪放,神完气足,潇洒飘逸,使作品苍劲有力,古朴厚重;齐白石笔势纵横,运刀利落,单刀冲刻,对比强烈,闻名于世。这些精神风貌,叶老兼而有之。并且叶老后期作品都是凭着“诗心”去“造印”的。印中有诗,铁笔随诗。仅凭这点来说,我认为近当代的任何一个大家都无法和叶老相媲美。叶老的《诗心造印》,不仅能较为全面地展现叶老的篆刻艺术的风格,更能展现叶老走的是大艺术之路;体现的是一种大文化,更是一种大胸襟。他是一个勇往直前、身先士卒的开拓者。毫不夸张地说叶老已具备了大师的风范——叶老有他自己的理论、思想体系的支撑,幷远远地跑在了时代的前列!
叶老明确提出诗心造印主张:“使篆刻艺术向文学发展”。《诗心造印》的付梓,体现了篆刻与文学接轨,用诗心来造印,已经取得实实在在的十分可贵的成果。这是对中国印学的创新和发展。她开拓了中国篆刻艺术的视野,提升了中国篆刻艺术的思想境界,把她引入一个无限丰富的篆刻领地。这在中国印学上应当好好添上浓重一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为该书题字“印为心造”,正是对叶老艺术成就最好的的肯定和支持。可以预见,由叶老首创的“文学发展篆刻艺术”的思想,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篆刻界的后学们,也必将引领中国篆刻艺术走上新世纪的康庄大道,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