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设计

给规则洗牌

——蓬皮杜中心建筑大师的中国首展重磅来袭

  伦佐·皮亚诺对高科技、金属材料和宽敞空间的热爱终于催生了一件大胆、活泼、有趣更有个性的作品——蓬皮杜中心。蓬皮杜中心见证了他所追求的科技与人文并重的建筑理念的开端,他的作品偏爱开放式的设计与自然光的运用,关注人、建筑、环境三者的融合,最大化地实现建筑的可居住性与可持续发展性。他涉猎的建筑类型十分广泛,从博物馆、歌剧院到摩天大楼、商业建筑,甚至还包括了机场。3月28日,“渐渐件件——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建筑大师展登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开为期3个月的与中国观众的对话。

  作为伦佐·皮亚诺的中国首展,本次展览分为5个板块,以建筑模型、原版设计手稿、展板、影像等形式直观展现他从业至今27件耳熟能详的代表名作。每一件模型、手稿、展板都仿佛一片拼图,拼凑出这位建筑大师成长与蜕变的历程。在一件件展品中,伦佐·皮亚诺的建筑世界变得渐渐清晰、完整。展览不仅探讨材料、结构、氛围和使用者的关系,还向我们展示这位建筑大师从米兰现代主义出发,超越传统,无限接近诗的精准和自由的不懈历程。

  将唯美主义践行到极致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力与美的交会,伦佐·皮亚诺在现代主义中开拓了属于自己的唯美主义道路。普利兹克评委会这样盛赞它,“将博物馆纪念碑式的形象,转变为社会和文化交流的流行点”。 对他而言,建筑工地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世界,总是在变化中,一直有一些新的发现,一个创造的地方。在那里,问题可以被依次排列,然后逐个解决。

  20世纪是人类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100年。在“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钢铁、玻璃,甚至航天材料被广泛运用到建筑之中,科技助长了一股“未来主义风潮”席卷欧洲。但是,任由钢筋、玻璃等建筑材料自然裸露的“机械美”并不为当时的主流接受,棱角分明的造型和缺乏与环境的联系只能使人们感受到这些摩天大楼的冰冷。然而伦佐·皮亚诺并没有放弃这种重视机械美和新技术的风潮,反而在这种风潮中将他信奉的唯美主义践行到极致。

  你永远不知道他的下一个作品是什么

  20世纪初,饱受一战摧残的欧洲满目疮痍。为了适应战后激增的住宅需求,建筑师们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将工业技术应用在建筑中,以实现快捷的功能和有效的空间。而对师从现代建筑大师刘易斯·康的伦佐·皮亚诺来说,建筑内部宽敞的空间却是他不可割舍的坚持。

  伦佐·皮亚诺在1998年获得普利兹克奖时说:“我属于这样一代人,他们在生命中不断尝试来探索不同领域,而忽视规则的界限,他们给规则洗牌,敢于冒险和犯错。”他的建筑作品正如他所言,没有规则、没有界限,你永远不知道他的下一个作品会是什么,而他的建筑作品所蕴含的创造力、科技之美和人文关怀,也从来没有令人失望过。

  分享从孕育、建造到居住的过程

  “成功地展示建筑是件难事。没什么可以真正代替亲临建筑内部时所感受到的多元城市肌理,和构成生命之音的潺潺喧嚣。然而,一个建筑展览却可以通过分享建筑设计从孕育到建造到居住的过程,将建筑内部的某种复杂性清晰传达。”伦佐·皮亚诺说,“这个展览提供的是一个局部视角,一个你将在建筑师工作台上发现的,由各种设计、材料和工具构成的艰难历程。”


美术报 设计 00019 给规则洗牌 2015-03-28 3826984 2 2015年03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