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中国汉字历代字体检索数据库》
研制成功
本报北京讯 通讯员 高森 记者 蔡树农 为弘扬中国文化,传承汉字文明,进一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近日,以展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时代主题的国家工程——《中国汉字历代字体检索数据库》,经过两年的科学研发,顺利完成,正式出版面世。
该数据库是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承担的财政部社会公益项目,由沈鹏、覃志刚为艺术总顾问,著名学者、书画家、篆刻家容铁先生担任该项目负责人,参与研发的专家有:林岫、钟明善、王家新、苏士澍、陈振濂、黄惇、周志高、丛文俊、白国庆、李荣海、罗随祖等专家学者。容铁有十几年从事书法数据化建设的经验,并首创我国第一部书法软件《中华书法大字典》。在工程研发过程中,他统筹把关了数据库的相关科研工作。它的研发成功得到了国内书法学、文字学、金石学、版本学各界的高度肯定。
该数据库是通过收录历代经典书法碑帖,遴选、校对其中的单字,并结合历代书法家的个人资料,整合成为一个全面系统的数据库,对中国汉字文化的普及与宣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好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汉字艺术数字化的推广、传播与运用。共收录汉字单字约9500余个(包括简化字7700多字和繁体字1820多字),基本涵盖了汉字的常用字。数据库排列方式是以《说文解字》的小篆字形为首,汉字重文字序则以字体出现的年代顺序进行,更加便于广大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研究、学习、传播,为使用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书法资料库。同时,本数据库并配有软件光盘和《中国汉字历代字体精选》图书,极大地丰富了数据库的功能使用,全面展现了中国汉字历代字体的艺术魅力。
该数据库的研发特色是对汉字书法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展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数十种运用功能上:首先,运用年代、字体、作者、拼音、笔画等5种方法查询汉字单字检索;其次,配有音频的历代碑帖的展示及书家小传的介绍,累计1300多篇,共计40余万字,其中第一期精选了350余篇;第三,设计研发了单字图片的字体缩放、下载、打印、收藏、古典音乐播放、字库更新、界面字体大小选定、动画渲染等功能,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相融合。另外,该数据库的研发还考虑到当前中国正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增加了个性皮肤设置,让中老年书法爱好者使用更加方便清晰,使得数据库更具人性化和实用性,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使用方法与环境,提高他们对汉字书法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