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孝为先——朱培尔、陈大中、王志安先生印象
■缪小展
■缪小展
三位老师中我第一个认识的是朱培尔先生。我对培尔先生的第一印象并不是他书、画、印的高妙,而是他对母亲的孝顺。培尔先生很早就到外地工作,在各种时间和场合见面,总会流露出对母亲的牵挂和不能时常尽孝的歉疚。每次回家乡,头等大事就是要先回家看看老娘,要搀着老娘出去吃顿饭。培尔先生带着老娘经常光顾的酒店的服务员都知道朱老太太喜欢吃松鼠桂鱼、四喜面筋、银鱼炒蛋,这当然是培尔先生专门关照过的,老娘特别爱吃的几样家常菜,每次必上。
第二个认识的是陈大中先生,是在参加大中先生为老师举办的回顾展时认识的。开幕式后,老师的儿子安排家人、同门师兄弟朋友等一起吃饭。大中先生急急赶到酒店,不是不去餐厅,而是拿着银行卡直奔收银台埋单,说是等老师的儿子来了,他就埋不成单了。看到这一幕的人不禁为之动容。区区几席饭菜谁都请得起,然而尊师爱师的一瓣心香,恐怕并不是谁都会有的。
王志安先生我刚认识不久。春节期间同三位回老家过年的老师小聚,有人开玩笑说,培尔先生早年在镇江工作,娶了个镇江夫人,大中先生在杭州工作,娶了个杭州夫人,问志安先生在北京工作是不是娶了个北京夫人。志安先生笑答,是啊,咱们无锡人是不会舍近求远的。因此我就想,培尔先生一直牵挂着老娘是孝,大中先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至诚情感是孝,志安先生就近娶妻好让父母早抱孙儿早享天伦之乐当然更是孝了。三位老师有今日的大成就,是否与重视家庭、重视亲情、恪守孝道有关呢。
习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三位老师正是这样做的。
记者手记
乡恋
“翰墨三人故乡行——王志安·陈大中·朱培尔作品展”3月28日上午在无锡博物院举办。江苏省和无锡市有关领导以及观众数百人出席。无锡市国画院编著的同名作品集现场赠阅。
王、陈、朱皆为无锡人,以书法、篆刻、刻字著称,现又都在外省事业发达,风生水起。王志安现任中国书协刻字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大中现任中国美院教授、西泠印社理事;朱培尔现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秘书长。他们虽然长期在外工作,但热爱家乡的爱乡之情未尝一日懈怠。开幕式上,除了向无锡博物院赠送作品外,还分别向家乡父老作了答谢词,博得阵阵掌声。
王志安没提供刻字作品,书法写得中规中矩,含蓄蕴籍。他倡导的“义形刻字”完全一枝独秀全面覆盖刻字评审创作教学,其当初的效果让人耳目一新,可延续至今,早已乏善可陈,业界内部饱受诟病,如果可能,真想和他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好好商讨商讨。陈大中一直非常理性,他的书法篆刻作品干净宁静,气息古雅,学院派风度之中亦隐含着江湖啸傲的内心骚动,其作品可近,其人有时难以亲近。艺术家身上多少有点小毛病,情有可谅。朱培尔笑面佛一尊,对任何人都客客气气,没有学历、背景的他今天能坐到《中国书法》杂志主编的位子上,既有过硬的书画印文综合实力支撑,更与他从善如流的智慧处世密切关联。他不避讳谈他的作品有人间烟火气:“我觉得人无完人,创作也是如此,是立体的。我们展示给别人的可能未必一定要是最好的一面、最光鲜的一面,更应该是最真实的一面。”
“你在图图画画,我呆在春天的图画里,呼吸樱花的唇裂”,乡恋的游子情怀,是书法,是刻字,是篆刻,3位无锡籍的优秀书法刻字篆刻专家,彼此交淡如水,彼此春暖花开。
——蔡树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