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其贞的书画世界
■程慧
■程慧
徽州书画商吴其贞曾于崇祯十二年(1639)感慨:“忆昔我徽之盛,莫如休、歙二县,而雅俗之分,在于古玩之有无,故不惜重值,争而收入。时四方货玩者闻风奔至,行商于外者搜寻而归,因此所得甚多。”可以想像,明末清初时期徽州地区好古之风的兴盛。不仅徽州地区,江浙地区的经济实力增长,书画市场的繁荣,藏家和书画交易人的活动空前活跃,他们的足迹遍布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吴其贞是当时对于收藏活动热衷的一个书画商,具有长达40年的经营经验,他十分清楚所过目的藏品的去向,感受到南方所藏书画的“北运”——南方的书画藏品逐渐流向北方政治权利中心。
《书画记》
吴其贞是这一进程中的一员,他具有大量的著录记载当时一批他所接触的藏家的藏品,他拥有各种渠道得以看画以及买进卖出,著名的收藏家、文人官员、书画家、亲友、书画商、古董商、装裱师等等,勾勒出当时书画圈频繁的活动。其贞字公一,号寄谷,根据其《书画记》上的日期记载,活动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至康熙十六年(1677)。吴其贞出生于古董世家,年轻时就跟随父亲吴豹韦一同欣赏书画作品。吴其贞也常带上两个儿子,吴振启、吴振明赏阅书画,锻炼目力。后来子承父业,也投身于书画交易业。吴其贞随手劄录每日所经手过眼的书画,久而久之,汇集成一部《书画记》。此书不仅是一部著录书,对他本人而言,这是他荡漾40余年的书画生活。他的笔记是当时书画交流活动的真实记录,也可以看到书画的去向。吴其贞热衷于记笔记,何时何地在谁家观看了何种画作巨细靡遗,若不是在藏家家中过眼数目多且又不便,他真恨不得把所有的内容都抄录下来。
著名的《平复帖》在吴其贞那时被不少人认为是伪迹,唯吴其贞非常清楚它的来历流传,认为是真迹,后来也到了北方藏家梁清标手中。梁氏是清初最大的收藏家,他自1667年罢职后专事收藏。
书画北运
随着北方清朝的新贵藏家的崛起,他们愈加不满足于北方的藏品,还亲自下江南来收购。吴其贞就曾在杭州买画时遇到过耿昭忠。北方的藏家也派遣有眼力的装裱师来到南方蒐集书画。书画装裱师因为长期接触画作,了解材料,有的自己也动手书写与绘画,特别是在大藏家中的装裱师,这样有眼光的装裱师也在书画北运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吴其贞一再遇到由北方来的装裱师张黄美、王际之等裱画匠。观看他们所得书画,也知道他们准备将这些书画藏品北运。
张黄美是北方藏家梁清标的装裱师,他信息灵通,可以自由来去为梁氏搜罗书画。自1668年始,张黄美为他南下搜寻书画藏品。吴其贞常在张氏位于扬州的裱画室观赏他为梁清标所觅之画。吴其贞曾收藏过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后也经张氏转入了梁清标之手。传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分别从扬州丹阳以及江苏金坛到了北方梁氏手中。
吴其贞活跃于书画市场,十分清楚他所知藏品的去向,感受到南方藏品的“北移”。明末清初的书画从南方转移汇集到北方,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皇权的更替。清朝利用北方降清的文人官僚,派遣至南方任官;北方朝廷新贵也开始收藏书画。藏品转移到北方藏家手上后,有的被乾隆收购,有的则被进献内府,形成被皇室独自拥有的局面,并最终都进入《石渠宝笈》的著录。
书画世界是吴其贞的书画船,而不总是一帆风顺。他前后分别在两位藏家处见过《富春图》,都没有透露自己已收藏《剩山图》。以他之力,难以收复两张,即使收复只要消息传开也难以久留身边。而最终《剩山图》的命运,还是到了扬州通判王廷宾手中。
《剩山图》
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阴历五月的一天,吴其贞与一位官员朋友庄冏生共同前往丹阳张范我的府上借观《富春山居图》,斜阳已落至画卷上,他犹不能释手。当时已是遭遇吴洪裕火殉两年后,《富春图》已经过重新装裱,焚余长图仍按旧称。烧焦的一纸重装后名曰《剩山图》,后来成为吴其贞箧中之秘。他在其书画著录中记下:“其图揭下烧焦纸尚存尺五六寸,而山水一邱一壑之景全不似裁切者。今为予所得,名为《剩山图》。”并在画心右下方钤下一枚“其贞”小印。后一句收藏剩山图,经学者考证是后添的。明人记笔记,常互相传阅,吴氏有意秘藏此图。
那日与吴其贞同去的朋友庄囧生,是张范我的好友。庄淡庵是清顺治四年的进士,擅长书画,热衷收藏。他常邀请吴氏去他家观赏晋唐以来名迹,他从吴氏手中购去不少名作,大多进奉清内府。吴其贞也敏锐地发觉此时书画的“北运”现象,譬如这一卷《富春图》,在南方几经递藏后流传到北方藏家手中。
《富春山居图》
万历二十四年(1596),《富春山居图》辗转到董其昌之手,乘舟返家时带至南方,他还邀请王穉登于画禅室中欣赏。董氏晚年将此图高价质押给宜兴吴正志,吴家的第二代收藏者即吴洪裕,他去世时拟将此图拟以火殉,是年为1650年,幸而被其侄子救出留度人间。两年后的1652年,吴其贞在丹阳张范我处披阅。四年后,张范我将藏画转售泰兴季寓庸。
顺治十三年(1656)年四月,吴其贞到季家看到了《富春图》。季寓庸,字因是,是明朝天启二年的进士,辞官回乡后经营盐业,获资巨大,并有收尽天下法书名画的宏图,可惜眼力未逮。吴其贞多次前往季家观画品评,所藏书画甚富,季寓庸的儿子邀请吴其贞赏画,整整3天都没有看完,因为另有他事,他只能抱憾离开。同年,吴氏在季家再次接连看了大量的唐宋名作。这一天的晚上,季寓庸筵请吴其贞。季氏命青衣秉烛陈列书画,以龙尾觥饮酒,欣赏唐宋墨迹,一一品评,直到天亮。过了一个月,吴其贞又来到季氏的嘉树园观赏了几件珍品。第二年,画家程正揆在季家展阅此卷,当下临仿一本。至康熙八年(1669)的冬天,程正揆又至泰兴尽览季氏所藏,如此展玩数日后至维扬,在王廷宾家看到了《剩山图》。
康熙三十一年(1692),《富春图》已为苏州顾复收藏。后归平湖高士奇,从高氏,又转到松江王鸿绪手里,王俨斋过世后家人将此卷拿到苏州出售,雍正十三年(1735)时已到了安岐扬州的寓所。乾隆十一年(1746)由大学士傅恒介绍,安氏将藏品卖到了内府。当时高士奇、王俨斋都是接受康熙皇帝招抚的南方文人,常携带藏品停留北京,或转让北京的文人官僚,或向康熙进献。
吴其贞秘藏的《剩山图》转到了扬州通判王廷宾手中,这也是吴其贞的无奈。当时王廷宾想将其所得的《三朝宝绘》册收编完整,吴其贞只是一介书画商人,只能忍痛将《剩山图》让给他。吴其贞曾为王廷宾掌眼,王师臣为了走捷径成为大藏家,几乎买走了吴其贞的全部藏品。据载王氏想要大收古玩,非吴其贞帮他争先。如若答应则希望吴氏将近期所得以及之前所藏者,悉数让出,以后再帮他过眼购买。说白了,就是要掏空吴其贞的所有藏品,碍于王廷宾位高权重,吴氏只得答应,短期内王廷宾获取了南北鉴赏大名。书画商看似是为己谋利,若想得到他们的辛酸之处,也能理解他们为何秘画自珍了。
在书画北运的过程中,书画商是其中的主要的推动力量。商人阶层历来被讽刺诟病,然而商人阶层中也有不少具有鉴赏能力,不止附庸风雅,也通过书画达到修生养性的目的,并保护了书画的流传。书画商比起收藏大家是小人物,但无法忽视他们在书画递藏潮流中的作用。他们距离那些大收藏家更贴近市场,已经将书画市场上的书画优胜劣汰了一遭。在书画大批流向北方的进程中,大人物有起伏离奇,书画商们亦逃不过甜酸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