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6版:深读

文章导航

李斯与小篆

■蒋频

  无可否认,李斯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李斯(公元前284~208年),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他在乡里当文书时进入官仓,见那里硕大的老鼠悠悠然吃着谷物,见了人也不惧怕,于是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气息处耳!”李斯决心摆脱宿命,通过个人奋斗做食积粟的仓中鼠。他于是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在学习治国之道的同时,于书法一途也已留意。某日随荀卿游于赞皇壇山,见周穆王于山之南坡拜天石上所刻“吉日癸巳”四字,心有所悟,于是复以太史籀书周宣王猎事之体习之,书艺乃大进。李斯在学业完成时,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不足事,而六国皆弱”,唯有秦国具备统一天下,创立帝业的条件,于是他决定到秦国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李斯到了秦国,先求见于秦相吕不韦。李斯是幸运的,吕不韦非常欣赏他的才学,亦看重他的书法,遂任其为司书郎。当时吕不韦兼掌农、工之业,作坊中有工匠五万,以为秦王嬴政60万军兵器之用。自李斯上任,兵器、铸印等所需文字,全出李斯之手,一时无双。取得吕不韦的信任后,他被推荐到秦王嬴政处当了近侍。李斯等来了表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他给秦王上了《论统一书》,劝说嬴政抓紧这万世之一时的良机,灭诸侯成帝业,以实现天下一统。 秦王政欣然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先任命他为长史,后又拜为客卿。

  公元前237年,秦国贵族借口水工郑国利用兴修水利工程(郑国渠)之际消弱秦国国力,鼓动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在离开咸阳之前写下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指出:“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进而提出广招人才,汇聚资源以完成统一大业的建议。嬴政看了《谏逐客书》后深受感动,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不久又提升了他当廷尉。

  李斯重新受到重用后,以卓越的政治才能佐助秦王政制定了吞并六国,实现统一的策略和部署,并努力组织实施。结果仅用了十年时间,就先后灭了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王朝建立后,李斯升任丞相,又在统一文字、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建议秦始皇废除了造成诸侯分裂割据、长期混战的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乡,归中央直接统辖,宫吏由中央任免。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分管国家大事。这一制度在秦朝以后的封建社会里沿用了近两千年。

  让我们再回头评说李斯的书法。

  六国当时所用文字和秦国通行的简牍、帛书、玺印文字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字不同形,读不同音,使朝廷的政令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秦始皇帝对李斯说“卿为我谋之。”李斯奉旨统一文字,遍取前贤之迹,置之案头,日夜苦思,数月而不可得。次年春仲,始皇帝豪兴大发,命李斯、赵高等随侍,阅兵于咸阳南郊二十里之拜将台。眼见威武之师横成行竖成列,旌旗猎猎蔽日,盔甲煜煜生辉,气势赫赫……李斯心头一颤,创制一种新书体的意念萌生了。李斯回到丞相府,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又结合苦思冥想,以统一前秦国通行的篆书为基础,取各国文字之优点,或增其点画,或加省改,变字中斜笔为纵横之势,力求其整齐划一,然后书《仓颉七章》献于始皇帝。秦始皇见书大喜,遂诏告天下颁布执行。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以非秦之书悉烧之,兼施重刑,天下书遂同文。所不去者,唯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李斯小篆均衡的文字结构和整齐的布局主要来自于石鼓文,它代表了篆书艺术的最高峰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只用严格的等粗线,去除肥笔和墨团,直可合绳,曲可中规,后人称之为“玉筋篆”。二是变短小的笔画为修长的笔画。三是变直笔为曲笔,李斯篆体的曲笔表现出很强的求美意识。四是字体呈长方形结构,并且长与宽有严格的比例。小篆体刚健的笔画与结构的匀称达到了高度的协调统一,使汉字的书写艺术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李斯很幸运地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留名的书法家。

  在李斯的影响下,赵高书《爰历篇》,胡毋敬书《博学篇》,作为范本通行全国。

  李斯所书规整典范的小篆体现了秦帝国的统一意志。李斯的政治生涯也在随秦始皇封禅泰山时达到了顶峰。始皇帝命李斯写一篇文章表明封禅成功。李斯手握如椽大笔,运气丹田,以规整典范的小篆体书写了“颂秦始皇德,明其得封也”的颂文。始皇帝读了大喜,遂命人刻于泰山极顶。

  李斯随秦始皇巡游全国,所制小篆刻石计有七处。秦二世时,胡亥仿始皇帝巡游全国,在会稽刻石旁加刻,以示其威。

  观李斯篆书,其用笔似锥画沙,劲如屈铁,体态狭长,结构上紧下松,平稳端严,疏密匀停,雍容渊雅,有庙堂之概。后人评介李斯篆书为“画如铁石,字若飞动,作楷隶之祖,为不易之法”。(唐·张怀瓘《书断卷上·小篆》)。

  李斯在政治上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在书法上又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然而他的个人命运却因秦始皇的暴薨来了个彻底转变。

  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去世,给予宦官赵高攫取权力的机会。他从幕后跳到前台,诱惑李斯说若扶苏临朝称帝,丞相一职必归蒙恬。如让胡亥即位,李斯可仍当丞相。史书没有记载李斯是怎么想的,但天平显然倒向了他阴暗的“仓鼠”心态。身为丞相的他秘不发丧,又娇诏令太子扶苏自裁。秦朝因统治者的更换而走向末路,李斯也把自己玩完了。秦二世是个刚愎而又愚蠢的家伙,即位后只知躲在深宫内喝酒淫乐。大权落入赵高之手,他加剧了对百姓的横征暴敛,并在朝堂上导演了一出“指鹿为马”的闹剧。李斯的私心终于铸成自己身首异处和秦王朝三世而亡的悲剧结局。等赵高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李斯已无回天之力。他一方面曲意阿谀二世提出严刑峻法,一方面上书揭露赵高。可是他的阳谋敌不过赵高的阴谋,徒叹:“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此时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山东大乱。李斯上书既不敢说出天下大乱的真情,也不敢直谏皇帝声色犬马的言行,单从个人恩怨的角度指责赵高。赵高由是从中作祟,看着二世的眼色行事,诬告李斯与盗匪里通外合,将李斯一家及宗族一千余人,并捕入狱,自己当了丞相。

  后人在笔记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自李斯入狱,所需权量、印符等文,皆由赵高、胡毋敬所书,不复旧时之观,为二世所苦。于是赵高乃暗备酒食,着人送至狱中,命人向其求书《爰历》六章,以为法则,而己暗隐于门外。从仆送上酒食,奉上管颖、丝帛,跪请李斯曰:“小人卜吉,私敬重丞相,想求丞相书《爰历》篇以宝之。”李斯心下明白,秦庭重狱,一区区小隶,何敢置九族存亡于不顾,有胆量来求书。乃对仆曰:“赵高技穷,何不自来?”赵高知事泄,直走入内,斥退从仆,笑对李斯曰:“闻丞相数日不思饮食,特备酒食,以慰丞相。”李斯淡然曰:“丞相健忘,相位已为卿囊中物矣。”赵高不理李斯,自顾说道:“赵高无能,丞相为奸人所累,不能为丞相谋,请丞相恕罪,高定尽一己之力,一死试为丞相谋之。”李斯说:“此来,只不过为斯手中笔耳。”赵高嘿嘿一笑道:“丞相高明,自丞相入狱,无人可为我王书,故高敢请丞相为书《爰历》六章,高以为法,以解我王之忧。”一阵痛楚涌上心头,李斯抬起头,不让眼中的眼泪流下来,自语道:“斯志不坚,至受小人鼓惑,愧对先王,使公子扶苏自杀,大将蒙恬身陨于阳周。今斯唯求一死,以报先王善待之泽,丞相勿复再耳。”赵高知不可为,将案上酒食用力向一边推去,怒哼一声,拂袖而去。“秦篆生自吾手,不意竟亦随吾而灭,”李斯唏嘘不已,忽而援臂取笔,在墙上写道:“吾后九百四十年,当有一人代吾书迹。”

  李斯还不死心,在狱中继续给秦二世上书。赵高轻蔑地说了一句“囚安得上书!”李斯的命运便无可换回了。临刑前,李斯懊悔地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这就是流传千古的“黄犬狡兔”之叹。

  无可否认,李斯是一代英才,是辅助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功臣。然而他的悲喜人生也是部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典型观照。

  李斯是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潮中培养出的巨子,可他也是扼杀诸子百家思想的罪魁祸首。这是一个历史的悖论。

  李斯向秦始皇进言将所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蠲除去之”,又策划实施了令人发指的“焚书坑儒”,中国统治者的愚民政策由此发端。实在是可悲可叹!

  在生命之舟即将搁浅之际,为了保全自己,李斯上了《论督责疏》,以“城高五丈,而楼季不轻犯也。泰山之高百仞,而跛牧其上”为喻,劝谏二世加强独裁,以重刑治乱世。此议一出,残民以逞的秦二世大悦,结果“刑者相半于道,而死者日积于市,杀人众者为忠臣,税民深者为明吏”,使秦王朝加速走向崩溃。这或许是秦国奉行“法家”思想的必然结果?又或许是不愿看到的结果?但历史的车轮已无可逆转。

  有学者评论秦王朝建立了正确的社会结构,却选择了错误的意识形态。

  都过去了。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评说。

  诚如斯言。李斯死后940年,唐玄宗(李隆基)开元20年,公元732年,李阳冰(音宁)生。

  李阳冰,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为李白祖叔。李阳冰在唐代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劲,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对后世颇有影响。自秦代李斯创制小篆,历两汉、魏晋至隋唐,时逾千载,学书者惟真草是攻,而篆学尽废。李阳冰尝叹曰:“天之未丧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李阳冰以篆书为已任,始学李斯《峄山碑》, 暮年所篆,笔法愈见淳劲。自称:“斯翁(李斯)之后, 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道也。”

  这也许仅仅是一个历史的巧合。


美术报 深读 00026 李斯与小篆 2015-05-16 3877678 2 2015年05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