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展事

名家点评

  名家点评

  刘正成(中国书协原秘书长、《中国书法》主编,现国际书协主席)

  王似锋的书法我十多年没见了,今天刮目相看,他的艺术形式,他的朝气蓬勃的生活,激励了他对笔墨的感情。他不仅仅是抄写诗文应付展览,而是带着感情写了对联或诗文,他想表达湖州这块土地及荻港渔庄的变化,展示他对这里的激情、包括他个人生活的故事。

  鲍贤伦(国际书协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从“笔道”到“鱼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艺学并重的书法家,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接地气敢作为的书法家:他将水乡荻港作为生活基地,以鱼文化为内容,以笔道为载体,以民众为对象,雅俗结合地践行书之大道。这就是一个当代书家的担当。担当不是别的,就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做可以做、做得好、应该做的事,似锋这样做了。这和那种书斋营生、那种笔墨情趣、那种思古幽情,是一种对照,显得更为开阔,更为鲜活,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骆恒光(浙江省书协顾问,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

  王似锋的创新意识非常强,这从他的草书作品中可以反映出来。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有他的思想,所以他多次获奖。他的书法作品另一个特点是大气,为人的大气反映在他书法作品里。他为人比较低调,但是书法作品却表现出很大气。

  斯舜威(浙江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湖州历史上文化积淀实在太深厚了,深厚得让人心生景仰乃至敬畏之情,不敢轻易触摸。作为今日的湖州文化人,王似锋的传承责任感、紧迫性或许更为强烈,付出的实际行动也更多。这些,从王似锋不同领域、不同材质、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创作中都可以感受得到。

  章建明(浙江省书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青年书协顾问)

  王似锋的书法作品能给人一种充满喜气的书法美感,这种书法美感在我的经验里是那么独特和难得,有如春风拂面的感觉。华丽的结体,圆厚的线条,自然流畅的节奏,开张的气势,构成了舒和的整体气息。他的书法作品总有一股强劲的亲和力牵着你。

  周祥林(中国书协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电影《书圣王羲之》导演)

  似锋兄的书法透出的是典型的雅逸之风,他早年学习二王、钟张,得其古趣,后因自变之需,他又情钟乡贤赵孟頫,同时涉猎王铎等明末大家,对于唐宋及商周秦汉他也未曾放过,我曾见过他临写的金文和小篆,绝对称得上婉约而通达,令人浮想联翩。他临的汉隶,无论是庙堂气十足的孔庙三碑,还是野逸气恣肆的《西狭》和《石门》,都隶味十足,汉家庄严之气跃然纸上。唐宋的楷行,他最着力于虞世南、褚遂良、苏东坡和米芾,不仅笔下有板有眼,纸上更是一脉相承。可谓源流互补、体用并张,在当代书坛无疑独树一帜。

  朱培尔(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杂志主编,国家一级美术师)

  这些印可见石风兄独特的思考与手法,尤其是字法,已经形成了以大篆的结构融汇汉砖文等民间篆书的散落与率性。线条亦以粗头乱服的刀法为之。好!

  朱元更(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石风老师的书法面貌具有很强烈的传统文化,在湖州的书坛上他是最有传统功底的。他现在这个传统的功底用骆老师的话说就是大气,尤其现在的篆书创作从书法艺术层面上发挥,作品透露王老师在敞开心扉写字。说到艺术层面我们认为,在人生转折的时候能到这块荻港渔庄的宝地,那他在艺术上会有很大的飞跃的。

  范斌(中国书协会员,浙江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副秘书长)

  近十年来,随着王老师对“书法艺术”和“艺术书法”的深刻认识,转而着意对大草的研究和实践。如果说楷书和行书是他的正相,那么大草就是他的真性,在他的草书里,他的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他的才华横溢,学识渊博,都通过满纸如云烟缭绕表现出来,这是真正的王似锋,真正的“石风”。

  马青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王似锋是笔道艺术的创导者、阐释者,又是一个实践者、演绎者。大道至简,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他把中国书法的用笔之道,归结在了“动作”两个字上,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挥运之际”。“动作”两字,是笔道的“古法眼藏”。


美术报 展事 00022 名家点评 2015-05-23 美术报2015-05-2300013;3888079 2 2015年05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