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9版:画家

文章导航

因为爱,所以不语

——王晓珞绘画漫读

  7月的最后一天,北京的天空下了一场雨,一场带来清凉之意的雷阵雨。我在西四环的寓所,敲打着关于王晓珞和她的绘画的文字。

  想到十多年前,我在淮河边上的那个城市,看到那个充满稚气的小姑娘,带着憧憬远去北京上学。我能够从她天真的容颜看到她对那个城市和自己未来的绘画之路充满着无限的期待与幻想。而十多年后的此时,我和她同在一个城市却从未谋面,她年少的容颜在我的记忆中已经模糊,而我此时竟然为她的画,以及她画中的那些人物所感动。那淡淡的线、淡淡的色,似乎在我的眼中、心中弥漫开去……我可以在绘画中听到她的心声,如一曲慢板的情歌,缓缓流淌!

  一幅幅画看过去,犹如一张张照片。每一幅作品都像是往日生活的一幕,更是岁月中记忆的沉淀,也是那一份内心情感在时间的长河中起伏,如莲的开合,如此美丽,又带着一份伤感,可以凄美得让人为之潸然泪下!

  所有的作品都像是发黄的甚至有些残破的旧照片,她是想让我们看到那些早已逝去或即将逝去的时光?

  画面中的一幕幕,就像是记忆中的那个夏天或秋天的午后或傍晚,一个女子或端坐或斜倚或思考或即将出行。画家用画笔将时间定格在曾经的那一刻,那一刻即为永恒……但是一切的记忆已经淡然,感觉已经消褪,青春慢慢成回忆,时间渐渐被漂白。

  这就是晓珞的作品,给人诗一般的感受。她多以女性为主要的描绘对象,还有一些儿童形象。画中人物没有背景,或稍加背景,而这种处理手法更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作品是画家心灵的一面镜子,画面中那些女性应该就是以她自己为原型,那些都市女性形象就是她那青春期情感的写照,观者从中可以闻听到画家的心灵独语。还有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也可以让你的思绪跨越时间,恍然间回到一百年前的民国时期,而半裸的女子,就是让我们看出她心灵的不羁、精神的自由。还有那些儿童形象的描绘,是她作为一名女性画家将内心深处细腻的情感和悲悯的爱表现出来所选择的一种方式,让我们可以体味那种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那种对这个世界的一切所表现出来的好奇,还有纠结。

  绘画已经成为晓珞生活的全部,从她懵懂学步直至现在。她似乎天生就是为绘画而生!将全部的身心,每一份情感都毫无保留的倾注在画面上。而画面中的那些人物已经不仅是她的想象和虚构,那就是她自己的生活写照。一颦一笑、或回眸或冥想,或上妆或休憩,或淡淡的忧或浅浅的笑!每一个神情,每一个动态都是她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想必年少的憧憬和幻想在她的心中已经沉淀,慢慢变成可以品味的一杯酒、一首歌、一种淡定的心态……

  晓珞的父亲亦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画家,尤以笔墨苍茫大气和人物造型严谨见长,无论是意笔小品还是大幅历史场景的描绘,都为大家赞许。可大家却难以在晓珞的绘画中找到她父亲作品的影子。她从小受到爸爸的影响,却最终脱离地如此彻底。或许一方面是京城文化与7年学院教育的结果,另一方面应该就是晓珞自己有意识所为了。

  晓珞不仅继承了父亲的艺术感觉,同样也继承了父亲的不羁与叛逆,以至于她不只是在绘画上区别于他人,也同样区别于父亲绘画的风貌。虽然如此,我却能够在看过他们的作品后感受到相似之处,就是那种流动在画面上的爱,那些人物,那些片段,会让你在观赏时,一下子走进你的心里,与你用心默默对语。就像生活中的画家本人,除非是自己的朋友聚会,否则,即使是在人多的场合,也能够任浮华喧嚣,去选择默默无言,可以在喧闹之处为自己留下一片心灵的宁静,独自观察生活,独自思考人生,似乎可以让自己的思想在一瞬间无限扩大,蔓延。这就是画家心灵的自由!情感的丰富!

  晓珞在受到七年的学院教育之后,最终选择了这样一种风格。她是有着莫大的一份勇气,我们也可以看见她在绘画上的执着与天赋。学院教育中那些写实素描的训练,对色彩科学的分析,以及写生中复杂而深入地描绘,到了她的笔下,最终成为一种最单纯的线,最明净的色,还有画面上那份无限婉约的心情。这些造就了她的画面上似乎有一层透明的流动的空气,有着一种厚度,却是如此温润和唯美。

  让我们好好品读晓珞的画,去和画中的人物对话。虽然晓珞从不在画面上题字,画面中的那些人物总是不语!但我们还是可以聆听,聆听那些不语,似乎胜似千言万语!

  不语,是因为爱,爱你,也爱自己。让爱弥漫,就像让墨色在宣纸上蔓延开,自由地渗化出去一样。

  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

  苏金成(中国国家画院学术助理,上海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

  2013年7月31日 北京


美术报 画家 00029 因为爱,所以不语 2015-05-23 美术报2015-05-2300010 2 2015年05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