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画家

文章导航

冲击着 震撼着 感染着

——简论朱松发中国画作品的审美意趣

  从上个世纪初开始这一百年来,中国山水画这一古老的绘画形式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色彩的渲染、光的使用、透视关系以及各式各样展览的视觉要求等等,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继承与发展、传统与创新这一大的轴线上,人们的审美习惯和意趣也随之趋于多元化。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中国人对笔墨这一绘画语言的兴趣和包容。甚至,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经过一段迂回之后又回归到这一传统的原点。绘画的过程与绘画的结果融为一体,审美的自我感觉、自我兴趣、自我抒怀与公众的感觉、兴趣与抒怀融为一体。朱松发先生正是以他对笔墨的理解和依恋,选择了他的绘画语言,墨分五彩,最终他选择了黑与白。

  中国古典哲学是建立在释、道、儒的基础上。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画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风景画,而是中国人寄情抒怀的一种崇高的形式。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知白守黑,黑白这一组二元结构早已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元素。松发先生毫无疑问也是基于这一哲学观去认识客观世界从而进入他的绘画世界。松发先生生于黄山,是新安山水和新安文化滋养着他的绘画人生。徽州人亦耕亦读、崇文重商,加之青山绿水、粉墙黛瓦,这里产生了新安画派,并一直延续发展着,渐江、戴本孝、石涛、梅清等等,名家辈出。直到黄宾虹的出现,更多的人开始选择了浑厚华滋的画风,黑、密、重的绘画语言更能迎合时代的审美价值,尽管这一价值还不能为更多的人所理解。其实早在唐代,张彦远就在他的《历代名画记》中提出“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彩;云雪飘扬,不待铅粉百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墨分五彩,墨的世界就是五彩缤纷的生命世界。运墨而能得天地自然之意”,这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审美观。先发先生正是沿着这一传统而正宗的审美理念,来经营他的绘画天地,这是一种天赋、更是一种智慧。黑白作为绘画的基本要素,继之而来的追求是概括与简约。不难看出,松发先生正向着这个目标挺进,由简入繁、由繁到简,这一循环在他50多年的绘画生涯中反复演绎着。他擅于向古人学习,学习宋人画的严谨,学习元人画的飘逸,而真正让他沉迷的还是八大山人,他极为巧妙地将八大山人的画风融入了他的绘画构成和语言之中。这就难怪我们在读先生的作品时,所感受到的气势磅礴和饱满凝重,同时又揣摩着他的虚与实、远与近、跌宕与徘徊……

  先生其绘画过程也是“解衣般礴”,不论是丈六巨幅或者是斗方小品,总是尽情挥洒、物我相忘,好像有一个巨大的力量在召引着他,把整个身心全部融入进去,当完成最后一笔时,所有的情感都付之于绘画作品的点画之中。绘画的作品和绘画的过程,一次又一次地在编织着自我的绘画人生,一次又一次地在艺术的天地里积淀着厚重与深沉。这种更近似于老庄思想的绘画追求尤为凸显,显然还不足以表达他的全部情怀,他毕竟是在黄山出生和长大的,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一定是根深蒂固的。他像许多文人一样,用书法和语言来完善其绘画作品。题款的内容和形式已经成为他的绘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经成为松发先生绘画作品所特有的艺术特征。他总是广题长拔,几乎把能题字的空间都填得满满的。久而久之,题款已经成为绘画形式上疏密、虚实、黑白的重要补充,形成了自身的独特的绘画语言。松发先生在书法上所花费的功夫要远远超过在绘画上所花费的功夫, “宁可三月不作画,不可一日不习书”,他擅写草书,而且是狂草。又力攻魏碑,这一刚一柔一动一静给整个画面增加了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文字的内容、形式和整体画面融为一体,冲击着、震撼着、感染着观者的视觉与心灵,给人以又一样的审美意趣。

  在松发先生的工作室里,摆满了他所读的书籍和画册,墙壁上有着许多碑帖拓片以及砖雕、石雕和木雕,古代的、近代的,东方的、西方的,这些艺术品和书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滋养着他、启发着他、引领着他,天赋与勤奋、包容与固执、通俗与高雅、明朗与困惑,不停地纠结着他,也成就了今天的他。

  我期待着明天,在新安画派传承的长河中又一位传奇式的人物。 2015年5月12日


美术报 画家 00020 冲击着 震撼着 感染着 2015-05-23 3886436 2 2015年05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