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评论

芥子“新传”

  《芥子园画谱》——一本康熙年间就编著而成、流传了300多年的中国画启蒙书,最近,苏州书画家朱耕原在该书原有版本的基础上,前后花了五六年时间,打磨出了一本《芥子园画谱新传》,该书日前已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

  《芥子园画谱》最早是康熙年间,由画家王概,在明代画家李流芳留下的43页课徒稿的基础上,扩充增绘而成,最早的画谱采用的是木板套印,在光绪年间,画家巢勋对画谱又进行了临摹增编,采用石板印制发行,随着书本的流传,这一版本成了至今为止流传最广的一版,甚至齐白石、潘天寿等名家的绘画都由这本书启蒙。

  年近古稀的朱耕原选择通过临摹、编写,出了这本《芥子园画谱新传》。他与这本经典的中国画入门教科书之间有怎样的故事呢?

  这事要追溯到五六年前,因为朱耕原的孙女想跟着他学画画,正统画家出身的朱耕原觉得学习就该从传统画法学起。不过,问题来了,让孩子一开始就临摹整幅画作,显然是不可能的,必须从简单的开始。虽然市面上的入门书籍很多,但是,挑选对比后,朱耕原始终觉得不满意。

  “既然我教孙女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那就意味着别人画中国画入门的时候也会遇到这个问题。”找不到一本正统、规范的中国画入门书,令朱耕原想起了儿时学画的经历。“那时都是我的老师,依照《芥子园画谱》临摹画出了课徒稿(老师为教授学生而作的画稿),让我们进行入门学习的。”于是朱耕原便萌生了临写《芥子园画谱》的念头。

  在朱耕原看来,清朝的《芥子园画谱》虽然流传广,但是却受限于当时的印刷技术,其中有两个不足。第一,由于是刻本的原因,线条的刀刻味太重,无法体现线条的弹性,以及笔锋的圆润韵味;第二,由于刻本只能体现线条造型,画面用墨的浓淡无法体现,而中国画讲究“笔墨”,一些技巧就无法表达出来。

  据了解,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老一辈传统艺术家提出重新临摹《芥子园画谱》,并通过现代印刷技术出版,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没能实现。因此,朱耕原此次临写、出版,也是对当时遗憾的弥补。

  (房朋,出版人、艺术评论人)


美术报 评论 00018 芥子“新传” 2015-06-27 美术报2015-06-2700029 2 2015年06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