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什么,如何教,徐芒耀答记者问——
造型,还是造型!
■吴顺华
煮好咖啡,摆好各色饼干,落座,气定神闲……
工作室各种画具、作品、外文书籍、咖啡机、帕灯井然有序……
如果不提醒自己置身上海,真的会以为这是一个外国画家的工作室……
这是徐芒耀在工作室最为平常的一个下午,因为记者的到访停下画笔,自从美术报(总第1124期)刊登徐芒耀油画高研班的招生以来,接到很多咨询电话,报名学员迫不及待地询问课程设置。因此,记者专门就美术报徐芒耀油画高研班的具体教学与徐老师进行了沟通。这位中国写实画派的领军人物针对美术报高研班的课程设置斟酌了很久。面对记者侃侃而谈,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思路清晰,条理井然,将教什么,如何教讲解得非常到位,一个70岁的艺术家,无论怎样都无法把他和“老人”两字联系在一起。
记者(以下简称记):徐老师,都知道,您是当今中国写实画派的领军人物,在此次教学中,您最重要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徐芒耀(以下简称徐):开门见山——是造型!这是我的高研班最核心的教学理念!我相信来到我的班级的学员,一定是写实绘画的忠实拥趸。为何要将造型放在第一位?造型是人物画永恒不变的核心,造型的核心又是解剖,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这200多年时间,西方绘画一直在造型的苑囿里徜徉,不断地挖掘解剖。这也是这200多年间中国画家与西方画家最大的区别所在。我一辈子都致力于研究西方尤其是19世纪法国学院派绘画的精髓,这是写实绘画发展的高峰。我把这种精髓植入到我的精神世界、我的画面,甚至我的生活方式,就是希望能把最纯粹的油画带到中国。”
记:能谈一谈教学的一些具体内容吗?
徐:造型的训练要依靠素描,素描的提高首先吃透解剖。我针对此次高研班的第一板块的课程,便是素描,而且要强调解剖的重要性。必须邀请国内最具权威的解剖老师,具体细致地教授每一块骨骼,每一条肌肉的造型。这是我要求的第一课。在这基础上,才能保证素描课进行。在实践中,先上男人体,男人体骨骼肌肉相对清晰,能更为直观地落实结构,然后再进行女人体的写生。课程最后再根据不同的姿势动态画活人物。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的课程依旧从短期的素描开始,然后进入油画肖像与人体写生。我一直认为,上色不是为了颜色而颜色,而是要让色彩为造型服务。照相技术发达的今天,写实油画的意义何在,一直是一个困惑当今画家的问题。我不避讳画照片,但照相术发达,让很多画家成了“照片画家”。有些作品放在我的面前,一眼就能看出这个画家长期被照片牵着走,大型创作也成了照片的拼接,没有生命力。这次我的教学,就是要高举写生大旗,只有不断地写生,才能呼唤绘画的意义,长期写生的画家,再去根据照片创作,作品才会更具生命力。
在第三阶段——加大难度,双人体、双肖像,复杂的服饰——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就要考验学员在之前两个阶段学习后的画面驾驭能力。复杂的对象,甚至相同的色调,怎样既有严谨的造型,又有统一的调子。这就是色彩怎样为造型服务的体现了。
记:那最后阶段就是安排创作,为最后的毕业展做准备?
徐:不!我的课程安排中不想安排专门的创作课。创作是一个画家一辈子要做的事情,要走的路很长。在我这次的教学安排中要以写生代创作。造型能力提高了,才能对学员以后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你画什么题材的作品,都能驾驭。其实,现在国内很多画家的创作看似很像样,但在我的眼睛里很多造型能力还是有问题的。从开始到结束造型能力提高了,那最后拿出来的作品,照样会是一张优秀的创作。这样,我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会具体示范,把我的教学理念在架上体现,这样更为直观。其次,我还想把中国写实画派的现状与大家分享,我会邀请国内写实画派的一些代表画家来做讲座,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经验,提高大家的审美能力。让我的课程更加立体生动。
谈话进行了3个多小时,在谈论具体教学之外,徐芒耀从他的求学经历,讲到西方大师,谈他走遍欧洲各大美术馆看大师原作的感受,再谈到中国写实绘画的现状与发展,俨然上了一堂生动的写实绘画史。与徐芒耀交流,是一种享受,更是满满的收获。
谈话结束,咖啡见底。徐芒耀用纸巾抹掉茶几上的饼干屑,收拾杯碟,物归原位,这几个简单的动作,与画室里的作品一样,显得那么气定神闲,严谨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