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评论

《黑白木刻写生》课小记

  “黑白木刻写生”,是已故黑白木刻大家赵延年先生在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首创的专业课程。他让学生面对写生对象,在预先用墨汁或墨水染成深色的木板上,稍事勾勒一下大致的形态轮廓之后,便直接用刻刀开始在版面上塑造、刻画和表现。在那样的现场中,操作者便注定无暇像平时勾创作稿那样、反复再三地去斟酌画面上黑白的整体布局,也不可能有时间去对画面上的刀法组织做细致的通盘考虑。然而,黑白木刻“落子无悔”的特定限制,又要求操作者在落刀前必须成竹在胸、在过程中又需具有类乎大写意里的那种“笔笔相生”的构建和调整的能力。要求和限制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黑白木刻写生”课堂里特有的紧迫张力,对操作者的造型功底、黑白处理能力和运刀技艺,都是挑战和考验;与此同时,也是高效高能的训练。

  笔者自1996年接受版画系的管理工作后,即聘请曾受赵老亲炙的韩黎坤先生率中青年教师重开此课,并在此后的版画技法课中,一直延续开设。重开此课,是出于这样的一些认识:

  绘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与主观意识的交互作用的构建物;版画也不例外。但版画因受间接性制作程序和简约化表现语言的约束,在制作中,经常处于与现实图像“隔离”的状态。这固然可使作者摆脱琐碎繁冗的羁绊,把更多的精力投放于画面的构建;但同时也易使作者疏离现实的新鲜和生动,在对既成的表现语言定式的沿用中,落入陈陈相因的窠臼。让学生直接面对鲜活对象的作业,应能有助于弥补上述缺憾。

  此外,浙江的黑白木刻素以“运刀如笔”、亦即富于情感内涵和表现性的刀法运用著称;最能体现这一版画艺术特色的,便是以“两张两赵”为代表的一代版画大家。在教学中,强调和传承这一内涵丰富、具有学术高度的技艺精粹,同样应是版画系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而“黑白木刻写生”的重开,恰是落实这一目标的有效抓手。

  韩黎坤先生和后来一直执教此课程的冯绪民老师,也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重视身在现场、直面对象时的新鲜感受,将其大胆地体现在刀法的组织和运用之中;同时又根据学生刀下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表现方式,因势利导地展开有关黑白规律、刀法组织规律的深入教学,课程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版画系的特色课程,在国内院系的交流中也屡获赞誉。

  (张远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


美术报 评论 00016 《黑白木刻写生》课小记 2015-08-29 3992297 2 2015年08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