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想是书法艺术美的灵魂
■何金标
■何金标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门类,具有悠久的历史。书法作为中国的民族性特有的艺术。继承传统书法是必须提倡和肯定的。作为书法家,在传统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根源。要继承和学习哲学思想,把优秀的书法艺术之美,在继承中加以不断创新。
一、哲学思想对书法艺术美的理解
哲学文化思想的主要观念:阴阳对立统一观,即“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国人在审美观念上,讲究“中和”为美,“中和”这个观念很清楚。“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强调双方既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运动无穷。哲学是书法的灵魂,是非常有道理的。书法是一系列的矛盾运动,我们在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时,要把握一个度,制造矛盾又要化解矛盾,使其和谐地发展。我们在创作时,不要过于偏急、失衡,顾此失彼,应统筹兼顾,在对立变化中求统一,只有统一才会和谐。
中国书法技法范畴的用笔、结字和章法里面体现的意象思维理念十分清晰。中国人评价书法笔法美时讲“藏露互见”、“方圆兼备”、“纵收得体”、“中锋用笔、侧笔取势”等。中国历代文化人对书法笔势美的理念最清楚地体现着阴阳对立统一观。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应注意形质,书法的形质与功力、法度紧密相关,功力达不到,不合法度,形质上就谈不上美,而成为丑,所以形质美应归属于功力方面的问题。险绝如果是阳刚之气,那么平正就是阴柔之气,两者和谐结合就是阴阳调和。结字的形式美从总的精神上讲就是平正和险绝的有机统一。至于章法,传统典范作品讲上字之末接下字之始,讲上下连带、左右呼应;讲通视连行相承启复;讲气息连绵浑然一体,讲究的就是阴阳调和、刚柔相济、气贯神足的艺术形式美。
二、书法艺术创新的美学关系
用哲学思想去解读书法。在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寻当代书法创新的路子,但这条路子我认为应该是优美加抽象美的完美结合。适应时代的审美心理,才是书法创新的必走之路。书法美在扎实的功底,美在被大众所认可。一幅好的作品必然体现深厚的功力,技术到位。如果线条浮漂,单薄微弱,结构松垮,字势没精打采,必定是下品、劣品。古典书论中,书法点画讲求高山坠石,千里阵云、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等,要求的是笔画线条的立体感,力量感。书写过程中圆润厚实,柔中有刚的笔画称之为“棉裹铁”,遵劲老到的笔画称之为“万岁枯滕”,说的都是功力的体现,没有功夫是不会出这种效果的。篇气讲求是一气贯底,和谐自然。好作品要有血有肉,有筋有骨,有生命意态和情趣,有高超的神采。同时,书法凡是体现大众审美意识的,必将得到社会的尊重,且流芳百世。
书法美在深厚的学养,美在自然。每个卓有建树的书法家,必须具有高深的文化积累和丰厚的学识修养,这是决定书法艺术高下和价值的重要方面。书法作品,直接体现作者文字学的功底,诗词修养,审美的追求,意境的高低。美也体现在自然。老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此处的天地之美,就是自然之美。书法艺术与大自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书法创作贵在适意,只有无所用心的表达方能契合客体的自然天性,达到主客体的水乳交融。随意自然,看似不经意的书法,是融合了技巧、想象力以及作者精神生活和审美要素等,而成就的一种东西。
综上所述,哲学思想对书法艺术美的影响是很大的。不要忘记中国书法的传统艺术规律和审美观念,只有这样,其成就才能赢得别人和历史的认同,用笔墨神采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作品,在书法创新的道路上真正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