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烟月
明末清初金陵绘画展览
本报南京讯 赵启斌 朱同 经过长期准备,11月17日,南京博物院古代绘画馆2015年度换季展“秣陵烟月——明末清初金陵绘画展览”正式推出,将南京博物院所藏明末清初近70余件藏品展示出来,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南京地区17世纪、18世纪绘画发展的基本概况。此次展展至2016年2月结束。
明末清初金陵画坛的盛起是由金陵地区特定的政治、历史文化条件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明末清初政治环境、文化条件的剧烈变化,使金陵画获得了繁荣发展的难得的历史契机。金陵作为明末留都的政治地位,为各地区的画家尤其艰难地区的画家交流、汇融提供了合适的社会土壤,南北画家云集,使金陵具有了开风气的大环境气候,所以继明代宫廷院体画家、浙派活动以后,新的文化、绘画中心逐渐形成。明清易鼎,晚明社会动荡,农民大起义爆发,又使人口进一步向金陵移动,相当数量的画家在金陵寓居、创作,尤其遗民画家的出现,为金陵画坛带来一缕明亮的光辉,使金陵画坛在明末清初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董其昌、吴彬、曾鲸、高阳、马士英、方以智、葛一龙、髡残、程正揆、魏之璜、魏之克、七处和尚(朱翰之)、姚允在、郭存仁、胡宗仁、胡宗信、魏之璜、魏之克、周亮工、程邃、萧云从、査士标、戴本孝、石涛、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蔡苍霖、李又李、武丹、陈卓、张风、吕潜、顾源、王概、蔡泽、宗言、官铨、龚柱、樊云、高荫、高遇、邹坤、邹冰、龚柱等本地、外地画家,几乎都在。其中以龚贤、程正揆、髡残三人最为著名,其中程正揆、髡残被称为“二溪”、以龚贤为首的八人又被称为“金陵八家”。当然,实际上活动在金陵重要的画家不止八人,当时周亮工在《读画录》中就列金陵画家41人,可见金陵画坛绘画创作活动的兴盛。
“秣陵烟月——明末清初金陵绘画展览”共分4部分,即:金陵先贤、金陵八家、金陵别样、金陵余绪。“金陵先贤”部分遴选了22件院藏绘画作品参与展出,董其昌的《松溪幽胜图》、《仿赵孟頫溪山红树图》、《秋景山水图》,朱之蕃的《竹石图》、高阳的《水仙湖石图》、《花石图》,吴彬的《泛舟访友图》,郭存仁《金陵八景图》,胡宗仁的《武夷山图》,胡宗信的《秋林书屋图》,魏之璜的《水阁图》,魏之克的《江天楼阁图》,王允龄的《青山图》,邹典的《松峰萧寺图》等,都在此次展出之中陈列出来,极为醒目,从中可见明末清初金陵画坛的基本状况。
“金陵八家”部分亦选择22件院藏绘画作品参与展出,高岑的《秋山万木图》《,吴宏的《墨竹图》,胡慥的《古木暮鸦图》,谢荪的《松荫驻马图》,樊圻的《雪景山水图》,邹喆的《山川小景图》,陈卓的《携琴访友图》等。从展出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金陵八家”,有多家作品,显然不止八家,从此角度亦可见金陵画坛绘画的繁盛程度和绘画风貌的多样化特点。
“金陵别样”部分遴选了院藏20件作品参与展出,杨文骢的《枯木竹石图》、程正揆的《溪山林屋图》、七处的《溪山行旅图》、髡残的《苍翠凌天图》、胡玉昆的《山水花果图册》、胡士昆的《兰石图》、龚贤的《溪山烟树图》、张风的《桐荫把卷图》、吕潜的《松林石坡图》、倪粲的《游马驾山图》等都被展示出来,除一些著名藏品外,一些难得一见的作品也被展示出来。这一部分,极富有艺术特色,亦从一个方面体现出金陵画坛的绘画创作的艺术水准和高度。
最后一部分为“金陵余绪”,共展出4件作品,即,宗言的《溪桥茅亭图》、邹坤的《溪山雪霁图》、樊云的《米家山水图》、王蓍的《山水图》,为金陵画坛后期绘画创作的具体写照,展品如此稀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金陵画坛逐渐趋向沉寂的历史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