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评论

观点

与名家名气升降有关的一个重要因素

  曾见有好几份不同人拟定的20世纪十大家名单,其中有几位画家被公认,另有几位则时而被替换,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人们之所以会对有的画家评判不一,因为真正有思想的画家,其作品并非整齐划一、幅幅皆精的水平线,而是如股票k线那样有高也有低(老鹰有时可能飞得比鸽子低,但鸽子永远飞不了老鹰那么高);若是画家的水平k线多在高位运行,精品较多,那他肯定是名家;若是精品很少见,给人感觉其水平k线似在低位运行,那他欣赏得分肯定就低。一位名家笔下的精品若很难汇聚让人见到,而非精品则随处可见,便极有可能迷惑和干扰人们对其认知,影响其声名。

  像李可染和潘天寿,存世作品都相对较少。李可染作画反复锤炼,他有方印“废画三千”,自己不满意的作品,在世时他自己就把它废了。潘天寿因担任浙江美院院长,作画时间少,他是想得多,画得少,非常注重锤炼,有时一幅画会数过,精益求精。像李、潘这样注重意匠锤炼、出品不多的画家,其优长一望便知,其画界地位很容易确立。

  而像黄宾虹,作画颇率性,其精品出乎意料的好,但非精品亦时有所见,因其数量不少的非精品之遮蔽,在世时他并不受人关注,要不他去世后怎会有一大批画留捐给浙博呢!但近年来越来越火,其画坛地位已无可撼动,竟亦因他捐给浙博那一大批画——因这一大批画里包含不少精品、没有被流散掉。专家把那些精品挑出展览、宣传出版,黄不同凡响的艺术份量人们便看到了。

  陆俨少亦是作画率性,其精品出乎意料的好,非精品则亦时有所见。他比黄幸运是晚年已享受我国艺术市场的兴起,但不幸是其作尤其精品大量流散民间,难以汇集面世。我曾应西泠印社之约编过一本《陆俨少画语录图释》,我把已出版陆俨少大画册中的一些精品汇集,简直让人有触目震撼之感!我敢说,这是这套名家画语录图释丛书中最为精彩的,至今不少拍行介绍陆老,仍采用我为该书写的序。但遗憾的是近二三十年来,京沪港杭虽有数十本陆俨少大画册出版,竟然几乎没一本高密度全面汇集其精品。因利益之趋使,有的画册竟以非精品替换精品,还有更滥的,以赝充真夹杂其中;甚至我研究陆老的论文发表,插图竟亦被人有意掉换,真让人哭笑不得。由于精品无法汇集面世,真赝精次鱼龙混杂的出版搅乱了人们视线,以至现今在不明底里者眼中,似乎陆俨少能否进20世纪十大家亦成了问号——那真是太冤了!

  这种因精品流散而影响声名评价的现象,在另两位名家朱屺瞻和应野平身上亦体现明显。朱屺瞻在世时便声名卓著,但因其画风率性,精品流散而率易之作随处可见,逝后声名画价落差甚大。应野平生前是新山水名家,晚年泼墨山水出神入化,但因其精品流散难觅,声名几乎被埋没,令人扼腕。

  一位有艺术探求的画家,其作品出现精品与非精品之水平高低,无可避免;因艺术市场需求而致其精品容易流散,亦常有之事。但精品一旦流散难于汇聚,这对于画家的办展、出画册、做宣传,都将带来关键性的缺失。该如何珍惜对待自己笔下已出现的精品?其实这亦是画家需要研究的“用兵”之道。春秋时孙膑给田忌赛马出的致胜点子,说明了分类组合用兵策略的重要性。作为一位画家,如何组合自己的“用兵”策略,亦关乎声名成败不可忽略之事也。

  (舒士俊,美术史论学者)


美术报 评论 00014 与名家名气升降有关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5-11-28 4081546 2 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