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美育

“慢”的课堂 “慢”的起步

——初一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我国新课程改革虽已经过近10年的探索与实践,但就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来看,地区、校际之间的发展并不平衡,教学条件滞后,教学成效低下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果按现行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学校应该配有专业美术教室、教具、挂图等起码的教学设备,但这在我校当前是不可能达到的。我校是一所地处闹市区的弹丸学校,美术教育所需要的场所和教具都不具备,美术课程的多项内容无法落实,课外兴趣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长此以往,造成美术课程逐渐边缘化,虚弱化,教学实效无法保障。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美术课堂因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材料而变为“空手道”场所,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与其年复一年地重复这种无奈,不如面对实际,因地制宜,另辟蹊径,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出路。由于学校工作的具体分工,几年来我年年接手教初一年级的美术,年年面对起始年级,年年讲授相同的教材内容。使我有更多的机会和精力探究如何开展初中初始年级的美术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问题。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快节奏几乎成了人们一切状态的固有形容词,“慢”反而成了师生共同的向往,美术教育能否也慢下来,精心呵护,耐心陪伴学生的成长呢?

  现今流行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抛出课题——师生共同探究——学生操作(绘画)体验——作品展示——师生评价。教学过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教学流程一环扣一环,看似很紧凑,实则囫囵吞枣,实效并不大。

  几年来,我不断在教学策略方面进行调整,以期探索出适合本校校情、学生学情的方式方法。

  教学进度——放慢。开学伊始,我并不急于讲授课本内容,而是组织学生上观赏课。将几年来筛选保留下来的优秀学生作品进行分类,制作成教学课件,在开学后的第一、二节课,向新生介绍不同内容课题的有趣之处和在生活中的用途,借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为教学做好前期的铺垫工作。

  教学目标——降低。降低教学目标并不是敷衍了事,随意对待教学工作,而是为了兼顾不同水平和兴趣点的学生,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渐进;在课时的设计上由一节课向多节课过渡;在学习方式上由学生独立完成向多人合作共同完成转变。

  教学过程——舒缓。提出新的教学内容课题后,往往先安排学生自主探究,摸索制作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共同交流,学生总结出最好或者最适合其个人的方法,然后独立或合作完成作业。学生交流的方式有口头表达、动手演示、写学习日记和学习体会等。有时将学生在班上演示交流和观摩的场景录制成教学视频,以学生作为小教员,在同龄人中进行更广泛的交流,这样的教学过程一般起码安排两个以上的课时(更多时候安排三个课时):第一课时由学生自主掌握,动手体验。第二课时组织学生交流方法和心得。第三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创作和课堂点评。

  作业时间——延长。要求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完成作业,便于老师及时指导和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针对作业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确定课堂作业时间为1至3课时,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进行创造。有了充足的时间,学生在课堂学习和作业中就不乏精彩表现,甚至创意迭出,不断涌现出大量构思新颖的佳作。

  教学评价——延伸到网络平台。搭建网络平台,师生互动交流。美术是需要展示和张扬个性的学科。除了组织课堂作业点评,我在课后还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收集学生优秀作品和学习心得的文章,及时上传到我的教育博客上,将博客作为网上展厅和师生交流、评价的平台。

  教育方式——因人因材,具体施教。针对学生美术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首先降低学习的标准,降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要求,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部分能力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则提出相应高的要求,指导他们尽善尽美出作品,以作品带给学生成就感,从而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学习。

  教育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传授,也不是立竿就能见影的事情,急功近利与教育的本义是背道而驰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慢”是教育的真谛,但“慢”不是懈怠,而是期待!给自己、给学生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吧,学会期待,用慢的心态和足够的耐心去期待;以“慢”的心态对待教育,陪着学生慢慢地走,欣赏他们的成长,分享他们的快乐。


美术报 美育 00010 “慢”的课堂 “慢”的起步 2015-12-05 4089751 2 2015年12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