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4版:展事

众妙之门——国博书画中心展览

(研讨会录音整理)

  主持人李一讲话:受国家博物馆委托,让我主持今天的研讨会。刚才我来时,听了吕章申馆长的讲话,我觉得非常好,他把国博书画研究创作中心的情况和这次画展的情况介绍了一下,而且我看了一下作品,这些作品非常优秀,不仅有国博的几位著名画家,还邀请了各个单位的一些著名画家像刘大为、龙瑞、田黎明、徐里、赵卫等,他们的作品都参与了这次展览。感觉国博这些年的的确确在展示、创作、研究等各方面,都做了非常重要的活动,而且影响越来越大,他们的展览做的很精。做展览,而且注重研究。上次的古代书法展,包括这次的“众妙之门”,都是短短的时间之内,基于研究和画册出版及学术研讨,几个方面都做的很到位。对他们的书画研创中心,对他们的展览,大家谈一谈,评一评,聊一聊,有什么建议,也可以说一说,这是国博中心的诚意。

  田黎明:今天非常荣幸,能参加国博的书画研创中心研讨会。刚才章申馆长在讲话中讲到,要求研创中心的画家首先要读国博藏的3万多件作品,我感到章申馆长要求画家首先是读传统,我觉得这就本身对画家提出一个课题,要向学者的方位来靠近,因为画家不单独是要画画,更多还涉及到要做学问,那么就是说,要借助国家博物馆这么大的一个学术平台,实际上是促使自己在学问上还要下功夫,尤其是当代中国画,我想更多的是应该在学理上更深入的研究,你的笔墨才能真正赋予一种时代的气息。这次展览我觉得呈现的就是说,邀请了这么多中青年艺术家,而且在各个领域,包括山水、人物、花鸟,包括书法,都是很有造诣的艺术家,他们在探索的层面上,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那么我相信 ,包括我在内,借助我们国家博物馆,这样一个大的学术平台,和借助书画研创中心这样的一个平台,会使我们画家能够更加激励自己,默默的、扎扎实实的、潜心的去传播。刚才章申馆长讲到,现在书画界的浮躁气渐渐的已经减下来很多了,实际上这次展览也就是说,为中国书画的深度,从学理到实践,这样的一种方式开了个先河,强调首先是进入到学理,然后进入到实践,这个是咱们国博书画研究中心首届展览开了个好头。

  孙克:我非常高兴,本来以为是个画展,但是来看了以后,不但画展有意义,而且创研中心呢,让我真是另眼看待,不是一般的(画院)。现在大家都成立了画院,你也弄画院,他也弄画院,大家热热闹闹的。不是,它(创研中心)有很多想法,国博集中起来几位青年画家,虽然画家不多,但是呢很有水准,也很有活力,对今天的中国画来说呢,应该是很有实力的一个部分,同时他在国博这样大的一个“庙”里修炼,有明确的方向与这样的中心思想,可以说我们中国画扎扎实实的文化平台上,又增加了很扎实的一根柱子,这点来说,很有意义。而且,吕馆长刚才讲,研究传统,体验生活,再进行创作,传统和生活是必然的。

  付京生:这次展览定名叫写生和创作,实际把它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个环境来看,非同一般,写生和托物有关,创作和知之有关,即需要和自然界感应,也要和圣人感应,我们要和天地同行,要和圣人同行。

  雒三桂:我想说一下我来了以后的感受。第一个感受也是我们中国画坛常见的,可以用一个新字来概括,从笔墨跟构图,有新的感觉,跟传统的区别;第二个感受,因为咱们的题目叫写生创作作品展,大家公开地在讲:写生,或者用写生代替创作,就是写生和创作之间到底什么样的一个关系。恐怕到目前为止,我个人认为还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古代人对写生的阐释已经比较清楚,反而很多概念现在大家到不是很清楚,写生是比较如实的反应眼前的感觉,可能更多一些,而缺乏经过提炼,经过跟文化的融合、消化,这个过程我觉得可能要稍微少了一些。所以呢,这次画展看了这么多我觉得有些画家画的很好,刚才孙老师讲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在传统上,我看到有两位画家画的很好,一位是石峰兄的传统的东西,再一个就是,唐辉兄的很多东西,从传统来的很多,我看的也比较过瘾,因此我觉得咱们博物馆创研中心的使命,既要研究传统,又要创新,在目前情况下,研究传统深入下去,把他们研究透,是大家要面临的一个首要的任务。

  唐辉:我觉得创研中心的成立,是非常独到的,因为现在专业的研究团体可以说还是非常多的,包括画院的角度,研究院的角度,包括一些学员,角度很多,可实际上新的研究平台没有展现。那这次国博,我觉得通过他的强大的传统底蕴跟文化的支撑,建立起一个新的平台,这个平台非常值得称道,这也是在当代的学术研究上,我觉得有新的发展,因为确实我们需要各个有文化传统的大的文化机构,包括荣宝斋,前些年成立荣宝斋的画院,也是这样的一个目的,就是通过荣宝斋自己的文化传统底蕴,去研究中国书画的发展。

  张桐瑀:我们这个展览呢,从策划我就知道,今天终于看到了结果,这些画虽说不多,但是我也看到是精心选择的,从各个层面选择的点,那么我们通过这些点来选择面,看到这个面。通过这些画,我们基本能感到,中国画当今当代的发展水准和学术高度。这次叫写生创作展,因为写生问题,现在被我们中国画坛夸大了,把写生当作写生论这么一个东西,不写生好像是画不了中国画,不写生就学不了中国画,所以呢就是说我们准备搞一个论坛,让写生各就各位,让写生、创作、临摹都三位一体。这个叫写生和创作,基本上摆正了写生和创作的关系。

  王平:我觉得国博设立这个书画研究创作中心,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国博有那么多的书画,是国博里面非常大的品类,我觉得有这些藏品要去研究,一定要有专业人才,那么有自己这样一个创作研究的队伍,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另外一个就是说,这些藏品也应该能够孕育出一批对传统有深厚积淀的这样一批艺术家。所以我觉得有这样的藏品,设立一个部门,有必要而且很有意义。另外,其实在跟石峰的交流当中,我觉得他们也很有理想,他们对于国博的这些藏品也有一些思考,所以我觉得也符合国博这个创作研究中心的目的。这次展览抓住了一些写生,比如像山水这一块,他组织了去黄山,去贺兰山,去京郊的十渡去写生,我觉得也非常好,中国的名山大川,本身也是中国的文化,是人文之山,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的山体,它本身就具有人文的积淀的,你画这些山,就像李可染先生说的,就是为祖国山河立传,所以我觉得他们推动这样一个写生,是非常有意义的。

  陶宇:国家博物馆提出,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定位,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国家博物馆它确实背负了太多的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今天国家博物馆创研中心成立,举办了首次展览,我觉得他们是在建立国际领先的大馆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次展览的定位,也确实体现和反应了总书记提出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这种精神。我仔细地看了一下,他们确实都是写生的作品。我觉得他们这些作品,已经形成了自己面貌,体现了自己的风格,有一些是沿着中国传统的路线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还有一些也体现了中西艺术结合的创新之作。

  郑岗:我想这个展览对我的最大的感动,就是第一我听过了国家博物馆强有力的声音,历史与艺术并重。第二就是写生、创作,李家山水的再一次精神,再一次重现出来,我觉得很感动。

  黄振春:今天我也是来聆听的,来的都是各位专家,大家是从专业的角度对我们馆、我们中心和这次展览进行点评,通过刚才参与这个会,我也确实是受到了很多启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也是我来参加这个会的一个目的。本来是我们请石峰代表我们来参加的,后来想我们还是来听一听,首先还是要再次感谢各位老专家、前辈和我们的学者、还有我们的同行、朋友能够出席我们中心的揭牌仪式,并参与展览开幕,特别感谢各位能够参加今天的研讨会,并且给我们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这对于我们中心今后的发展,对于我们整个国博下一步在艺术上应该如何走,我觉得都很有启发、很有启示,所以我在这里再次感谢大家。

  附:杨惠东书面发言

  这是一个具有较高学术质量的展览,国博书画研创中心主办的首次学术展把写生作为主题,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学术视野与敏感。

  在当代中国画坛,写生是一个宏大的问题,同时也有很强的当下性。从技法层面来看,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手段,也是开始学习绘画时重要的训练方法,但深层地看,它牵涉到画家对艺术、对生活的态度,因而,它又是触及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大问题。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坛,何为写生,怎样写生,画界向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选择。从此次展览的众多作品中,也鲜明地体现出画家们的不同取向。

  附理论家名单:

  孙克、李一、付京生、雒三桂、唐辉、杨惠东、陶宇、张桐瑀、郑岗、王平

  附参展名单:(按年龄排序)

  吕章申(特邀)、姜宝林、刘大为(特邀)、龙瑞(特邀)、苗再新、满维起、田黎明(特邀)、范扬、申少君、孔维克、曾先国、赵卫、韩敬伟、陈风新、刘临、管苠棡、刘罡、徐里(特邀)、陈鹏、崔东湑、卢禹舜(特邀)、马硕山、贾广健、唐辉、范存刚、张桐瑀、熊广琴、李明、赵建军、袁学军、石纲、杨惠东、刘万鸣、乔宜男、李晓松、刘中、石峰、任清、王平、王乘、尤德民等


美术报 展事 00034 众妙之门——国博书画中心展览 2015-12-05 4087882 2 2015年12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