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副刊

品读名家

于无声处听惊雷

记张漾兮的抗战美术活动

  我的父亲张漾兮(1912-1964),四川成都人,著名版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创始人和首任版画系系主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第二届理事,浙江省第一届美协副主席,浙江省政协委员、中罗友协理事。70年前,在伟大悲壮的抗日战争中,他以画笔雕刀为武器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上千幅抗战题材的漫画和版画作品,是抗战时期活跃在国统区和祖国大西南地区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位艺术家,他的一生都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他走过的是一条艰险坎坷的艺术道路。

  1937年2月,面向全国的抗日进步报纸《新民报》在成都创刊,张漾兮被聘任为美术编辑,开始了他的媒体生涯,以后先后担任《国难三日刊》、《时事新刊》、《华西日报》、《民众时报》等报刊的美编和其他报纸的漫画记者,自办《战时后方画刊》和《自由画报》。兼任四川美术专科学校(今四川美术学院)、岷云艺专、南虹艺专等校的美术教师。

  日寇入侵中华以后,为躲避日机轰炸,他把家小搬到乡下,每天骑一辆旧自行车城乡来回奔波。经常作画到深夜,凌晨又唱着“义勇军进行曲”起床。他于1937年7月4日在《新民报》开辟了《新民漫画》专版,创刊词是:“在这国难严重时期中,本刊的意旨:拿起自己所使用的工具—漫画—来参加这悲壮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拉开了全民抗战的序幕,前线战火激烈,张漾兮会同从上海鲁迅的木刻学习班回蓉的老学友乐以钧、苗渤然等人于1937年8月7日登报组织民间美术团体《四川漫画社》,自己担任理事。8月22日抗战漫画专版《四川漫画》在《新民报》创刊。以后在该报与社员谢趣生任美编的《新新新闻》报轮流出版。社员们又自购磁漆木料在成都几个闹市区竖起3幅巨型抗战宣传画:《日寇到处无净土!》、《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张漾兮的巨幅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其照片还保存至今。宣传画像一声春雷打破了成都的平静。9月,抗战首次大胜仗“平型关大捷”的消息震动全国,他们再次作大画上街宣传,张漾兮画了一个和平女神依偎在高大的中国军人足下,题为《和平的捍卫者》,社员们及时向广大市民传递胜利消息。

  漫画社又土法制作抗战幻灯片赠送各大电影院。还为多家报社投送漫画稿,一律不收稿费。他用过的笔名有漾兮、兮、舟子、江苇、淘淘、果果……等等。1938年1月,漫画社在成都举办了首次“抗日救亡画展”,有漫画、木刻、水彩、水粉、国画等160余幅。观众如潮,日场不够再加夜场。漫画展后应邀送川西各县的城乡轮回展出,由社员宣讲。其余画种标价拍卖,以经济收入购买布匹若干,全部捐赠给从沦陷区入川的难童。此义举受到多家报纸赞扬,作家沙汀、陈翔鹤撰文称道,演员白杨、谢添等感慨留言。观众写道:“每幅画都是射向敌人的炮弹!”,“于无声处听惊雷!”漫画社又组织“儿童抗敌漫画展”。此类画展先后举办4次,极大地鼓舞着国人的士气。应《中苏文化协会》之征,漫画社选送了社员作品10余幅去莫斯科参加《国际反法西斯漫画展览》,他们的抗战作品走向了世界。漫画社还联络武汉的《抗日漫画宣传队》,为武汉出版的《抗战漫画》提供了不少画稿。

  1938年,张漾兮参加了“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次年1月和张凡夫、王朝闻、王大化等组织了“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以木刻的简明、有力、发行量大、战斗性强的特点与漫画同时投入抗敌宣传,他们举办了3次抗敌木刻展,共展出木刻作品280件,观众达5700余人,出版木刻卡片11000张,木刻专页5期,并组织木刻讲习班传授木刻技法、推广木刻工具。

  1938年周恩来在武汉领导成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张漾兮所在的“时事新刊”于5月4日青年节带头发起成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成都分会”,作为会员的他,积极投入了各种活动,包括集会宣传、战地采访、组织募捐、与法新社路透社记者交流等工作。1938年10月,由延安去重庆参加“国民参议会”的中共参议员林祖涵、吴玉章、王明三人路过成都,受到记者分会的热烈欢迎,张漾兮在欢迎和上访时听取了中共代表关于“国共合作”、“发展抗日敌后根据地”和“论持久战”的报告。

  1940年张漾兮受到特务的威胁,《时事新刊》的领导叫他到乡下装病不上班进行回避才免遭一劫。但他从此受到两个特务长达10年的盯梢。后来张漾兮与朋友于1940年7月7日创办了《战时后方画刊》,重返抗日阵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3日全国大庆,一片欢腾。成都火炬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抬着张漾兮为庆祝胜利而作的巨幅宣传画。他把女儿架在脖子上兴奋地挤在人群中观看和平女神彩车、欣赏活报剧。

  (作者系张漾兮长女,浙江大学退休教师)


美术报 副刊 00014 于无声处听惊雷 2015-12-05 4089880 2 2015年12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