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美育

“版画再基层”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为留守老人刻像

陕北项目组写生现场
留守老人肖像作品

  2015年12月,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启动了“版画再基层”项目,通过每期一周的走基层、下乡村,深入体验民众生活,密切关注民众实际生活及了解民众文化需求现状等形式,采撷文化养分、汲取生活营养、找寻艺术灵感,完成了一批优秀的写生作品。同时,师生们以真实的生活感受,创作出了一批“接地气”的完整作品。通过项目活动的实施,使版画教、学、帮、带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培养了一支坚守在基层农村的版画教学与创作队伍。

  “版画再基层”项目由3部分组成,即致陕南、致陕北及致关中。项目主题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民间文化为切入点,关注社会现实,为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所特有的社会问题,陕南农村的问题非常典型,“留守儿童”往往在人身安全和身心成长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长期欠缺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的公平。基于这种原因“版画再基层——致陕南”选择了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镇大竹园小学,同学们借本次下基层的机会,用版画艺术给予他们更多帮扶,使他们在刀笔游走间获得一些温暖和心灵上的慰藉。在大竹园小学,版画系的学生们进行为期3天的现场版画教学、写生和艺术创作,传授木刻版画基础知识、技法要领,通过师生互动,挖掘孩子们艺术潜质,培育孩子们艺术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项目进行期间,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家春在安康市美协、安康市群艺馆领导的陪同下,参与了项目活动并与正在制作版画的孩子们进行了亲切交流互动,并亲自动手与孩子们共同学习版画技法。王家春表示:“西安美院与农村小学要搭建艺术平台,共享优秀教育资源,让艺术创作走进生活,走进农村校园,艺术作品走进家庭,提高艺术的鲜活生命”。

  陕北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新中国文化艺术的摇篮。78年前,延安“鲁艺”成为“中国革命文艺”的根据地,一批大城市的青年艺术家怀揣艺术理想与革命抱负“下基层”,来到陕北延安,虔诚地扑向生活,在田间地头摸索、创造出了在艺术水准、情感深度以及社会政治面和早期现代大众新型政治的启蒙上都具有一定高度的“延安木刻”。“版画再基层——致陕北”是此次系列活动的第二站,由40余名师生参加的“陕北民间美术现状的考察”、“留守老师——100幅木刻肖像写生计划”、陕北窑洞生活及生产工具拓印、“碾庄——正在消失的风景主题创作”、“版画再基层——走进陕北”作品展及研讨会等具体活动。此次项目活动于1月5日启动,通过一周的活动,使延川群众与师生们零距离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与民间的热情;使师生们得到一次真正在基层的观摩、写生和交流的机会;更使延川人民再次体验到这熟悉而又陌生的视觉样式。同时,师生们与当地人民同吃同住也使师生们身体力行地体验到了农村生活的真谛。活动期间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副院长贺丹及版画系、科研创作处负责人前往陕北延川县小程村,在创作现场,郭线庐观看了师生们几天来的作品和成果,并给予本次活动充分的肯定。他说:“艺术不能脱离生活、脱离人民,只有深入基层、深入老百姓的生活,才能真正感悟人民的情感,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

  通过“版画再基层”项目的实践活动开展,有助于大学生更为直观地去感受、认识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的精神实质,从根本上把握时代特征。“基层”的再教育不但使艺术教育的审美内涵与艺术思维更加丰富,而且也使艺术创作在情感的抒发以及审美的表现上面有了更广、更深的拓展。希望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下基层艺术实践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生活根本,更真切地领受人文关怀,在提升自身与社会艺术素养的同时,与人民群众共同谱写时代的华章。

  (许欲晓)


美术报 美育 00022 “版画再基层” 2016-01-23 5885175 2 2016年01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