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聚焦

1979-1989年新美术大事回顾

从“星星美展”到“现代艺术大展”

  1979年9月27日,“星星美展”在中国美术馆东侧的铁栅栏上展出150多件表现手法异常大胆的作品,紧随其后,“星星美展”在北海公园的画舫斋继续举行,被称为是“星星画会”的正式亮相。

  早在“星星美展”之前,1979年2月,“上海十二人画展”就已显示出对现代艺术的迷恋。之后,以追求艺术独立、艺术创新的绘画艺术研究团体包括上海的“草草社”(1980年2月成立)、北京的“星星画会”(1980年夏初正式注册)、湖南的“野草画会”(1980年11月成立)、重庆的“中国无名氏画会”(1982年夏成立)相继出现。关于现代艺术的艺术家团体及展览在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比如“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展”(1981.3.2-3.20),展出了15位艺术家的120件作品,观众就达到了6万余人次之多。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艺术创作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1982年8月15日-9月15日,首次“中国当代艺术展”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联合举行,参展作品300余件,参展艺术家主要为钱培琛、瞿国梁、陈丹青、付明等京、沪赴美画家及旅美华人。而国内,青年艺术家也开始了对抽象艺术的探讨与关注。1983年9月,上海10位中青年画家举办的“83年阶段·绘画实验展览”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后被称为“十人画展”,成为“抽象艺术”在当代中国的最初呈现。

  同时,美术界不断地有各种观念激烈碰撞,不断有新的出版物创刊、各种艺术观点一度引起业内的关注与讨论。1979年6月15日,《世界美术》杂志在北京创刊,第1、第2期发表了邵大箴《西方现代美术流派简介》一文,介绍了新印象派之后的西方现代主义诸流派,中国艺术杂志首次向读者介绍西方现代艺术。1980年10月,吴冠中的《关于抽象美》一文在《美术》杂志(1980年第10期)上发表,文章指出“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人们对形式美和抽象美的喜爱是本能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关系”等观念,引发了美术界对抽象美和抽象艺术的争论和探讨。1982年,《美术》杂志连载姚国强翻译的《现代绘画百年》,介绍了印象派、新印象派等艺术流派。

  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现代画家埃利翁作品展览”(1980.9.10-24)、“法国毕加索画展”(1983.5.5-25)、“挪威蒙克画展”(1983.10.6-18)相继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个别的还移展上海等地巡回展出。随着美术馆、出版物对西方现代主义的介绍,使得青年艺术创作者从中寻找新的血液,创作了大量模仿西方行为和装置艺术的作品,除此之外,艺术家不满于当时美术界的左倾路线,开始自造血液,“中央美术学院1978级研究生毕业作品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展出时,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开拓了崭新的现实主义画风。“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获一等奖。

  作为中国美术转型的重要的时间节点,1985年,成为美术界不可忘却的一年。1月5日,《美术思潮》试刊号在湖北出版发行,1987年底停刊,虽然仅发行22期,各种新论观点对美术界产生了不小的震荡;1月,《江苏画刊》改双月刊为月刊,开始积极参与推介“85新潮”,并于7月号上刊发李小山《当代中国画之我见》一文,文章指出中国画已走到穷途末路,只能作为保存画种,并指名点评了在世的绘画大师;4月2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美协安微分会和《美术史论》编辑部联合筹办的“油画艺术讨论会”(史称“黄山会议”)在安徽泾县召开,有70余人参加,会议批评了“第六届全国美展”,彻底否定“题材决定论”,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观念更新”的思想;7月6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创办的《中国美术报》出版,刘骁纯任主编,并在第一期头条详细报道了4月份“黄山会议”上要求创作自由的呼声,大力介绍新思潮,报纸于1989年停刊,共出版231期,成为“85新潮”中影响最广泛的专业报刊之一。

  除了出版物,1985年,还有大大小小的展览扎堆聚集。主要的包括8月30日,“法国·印象派及20世纪初作品展(1870-1920)”在中国美术馆举行;10月13-26日,中国美协主办的“半截子美展”展示了学院派和“85新潮”年轻艺术家的折衷主义艺术态度;10月15-22日,江苏青年艺术工作者自行发起组织的艺术活动“江苏青年艺术周·大型现代艺术展”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展览前言中写到:“用我们的眼睛,去寻找美的新大陆”,开幕一周,参观者达2万余人次;11月18日-12月8日,“罗柏特·劳申柏格作品国际巡回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2月2-15日,青年创作社、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办的“85新空间展览”在浙江美院陈列馆举行。

  瞬时,西方现代艺术如雨后春笋般地被各种出版物抑或画展引进介绍出来,国内各种艺术家群体、画会、沙龙大量涌现,如杭州昙花一现的“池社”、成都的“四川青年红黄蓝画会”、“西南艺术群体”、上海的“M艺术群体”,等等。

  是年5月,法籍华裔艺术家赵无极应邀在浙江美术学院举办为时一个月的绘画讲习班,11月,劳申柏格在中央工艺美院作了一次演讲,一中一西、一南一北的面对面交流对中国的新潮美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1986年8月15-19日,由《中国美术报》和珠海画院联合举办的“85青年美术思潮大型幻灯展暨学术讨论会”(史称“珠海会议”)在广东珠海举行。邵大箴、张蔷、刘骁纯、彭德、皮道坚、詹建俊、闻立鹏、王广义、舒群、张培力、毛旭辉等近40人应邀参加此次活动,与会人员就“85美术新潮”和中国当代艺术等问题发表了不同见解,各种观点激烈交锋,成为第一次全国性的新潮艺术交流研讨活动。

  1989年2月5-19日,由《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美术》杂志、《中国美术报》、《读书》杂志、北京工艺美术总公司、《中国市容报》、《文学自由谈》杂志联合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回顾了1985年以来的部分代表性作品,并推出了许多新的作品。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绘画、雕塑,出现了多元丰富的装置、行为、摄影、录像等形式的作品,共展出丁方、舒群、张培力、徐冰、吴山专、黄永砯、谷文达、肖鲁、张晓刚、王广义、毛旭辉等186位艺术家的293件作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中国美术重要的转型期,成为中国美术史中不可忽视和小觑的一页,史称“85美术新潮”。


美术报 聚焦 00004 从“星星美展”到“现代艺术大展” 2016-01-23 6194010 2 2016年01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