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徐震:要相信艺术
■本报记者 周懿 实习生 项晨
美术报:您曾经说“看到一个事物要先去相信,然后去工作,再去质疑工作的意义,而不是问工作的动力是什么”。本次展览,策展人提出了质疑:艺术是什么?您作为参展艺术家将如何参与谈论?艺术真的可以“没顶”吗(没边界)?
徐震:质疑前面有两条路,自信和不自信,所以相信事物就是自信的开始。
美术报:那么作为艺术家,您认为艺术创作的意义是什么?
徐震:我相信只有创造价值才会有思考的意义。
美术报:没顶公司的核心思想是“生产创造力”,本次展览也围绕“创造力”展开讨论。什么是“创造力”?
徐震:生产创造力背后是一种智性的开发方法,这也是没顶公司的价值观。
美术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环境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更为多元,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当代艺术缺少创造力吗?没顶公司是如何去生产创造力的?
徐震:我们的目标是如何在创造力泛滥的今天继续创造新的文化。
美术报:您曾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年轻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如何?
徐震:相信年轻人。
美术报: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范围内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中国当代艺术在全世界的语境中能够代表中国?
徐震:少提“中国”,多谈“个体”,肯定进步。
美术报:安迪·沃霍尔在几十年前说“成功的商业是最棒的艺术”,在当下语境中,能够分离商业来纯粹地谈艺术吗?商业带给艺术什么?商业的成功会成为艺术史评价的尺度吗?
徐震:艺术和艺术品必须分开,商业方法和商业艺术必须分清。
美术报:“没顶公司”作为一个商业公司,是由哪些部门组成,又是如何运作的?
徐震:没顶公司由“徐震”品牌部、没顶画廊、媒体营销部、产品研发部、没顶魔法学院、艺术家驻留部、artbaba网络媒体部和没顶艺术基金会等部门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