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漫谈“努力不当官”
文/彭庆阳(北京)
近日,余秋雨在谈到写作秘诀时说:“我是一个文化人,我知道我有能力当官,但我努力不当官,这样你的时间才会非常充裕”。“努力不当官”,于今天的一些书画官员来说,同样也有着借鉴作用。
一些官员争当“书画家”,身兼各种书画行业的职务,或者退而不休,“官而退则艺”,这些官员何以喜好在书画界兼职加压,勇挑重担?一是确有书画爱好者;二是个别为官者附庸风雅,或以书画之名进行权钱交易,事实看来,一些官员跻身于书画界,以后者为多。今年2月初,中纪委在对中国文联巡视反馈意见中指出,个别党员干部热衷于出镜出彩以及“借艺生财”。看来,个别为官者一边戴着乌纱帽吓唬人,一边涂鸦去敛财的日子越来越难混了。如果真的醉心于书画、情钟于艺术,不妨“努力不当官”,又有何人能做到?
一边是官员争当“书画家”,另一边是书画家疯抢“乌纱帽”,看似是两幕表演风格迥异的闹剧,实则同“源”,皆由“利”来。凡拎得起毛笔者,都敢自称为“书画家”,甚者为“大师”,不深研书理画论,不潜心艺术创作,却好于画外“功”——或拉帮结派自立山头、或靠各种关系出任艺术机构的“掌门人”,实在不行,也要杜撰一个头衔在身上。为何书画家独爱“官之位”?这源于当前畸形的艺术市场,一些收藏者于书画而言,可谓“三不”——不看、不懂、不知,惟以书画者的名头、地位、曝光度来作参考判断,由此出现书画市场赌“主席”、赌“博士”,也就不足以为怪了。或许,文化部于3月15日开始实施新修订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能有助于当前艺术市场的乱象治理,从而给那些于“官之位”热情不减的书画家降降温。试问那些为了坐上书协、美协主席位子,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头破血流的书画家,如果当上主席,不许你卖字卖画走市场,你还会“努力去当官”吗?
一些书画院、美术学院、美术馆、书画协会的领导们常常令我“感动”不已,感佩这些“书画”官员的工作效率之高、精力旺盛充沛,在艺术上极富战斗力。他们每天要处理繁琐的行政事务,还要经常送文化下乡、担任各种大赛评委、赴名胜景点写生、出国访问交流等等,这些都够忙的了。可他们却分身有术,每年都还成果颇“丰”,能涂抹出上百张甚至更多的作品供应市场、参加比赛,而且都是特邀的、内定的;出版数部专著,要么是“大红袍”级别的作品集,要么动辄就是研究西方文化、本土文化的论文;还要举办多场个人展,美其名曰“汇报展”“学术展”“巡回展”,如此等等。这些“书画官员”有着神一样的精力、财力、能力,咋能不令我“感动”呢?反观一下余秋雨为了有充裕的时间去写作,“努力不当官”,是不是“弱爆”了?
于书画工作者,乃至文艺工作者而言,“努力不当官”,是一种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智慧,有着一种为艺术而生的情怀。
(彭庆阳,艺术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