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陈履生微言

  开放的时代与开放的考古

  有时候看来是矛盾的事情,但是,如果处理得好,结果是相得益彰。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历时5年,直到最后一年才为公众所知晓,而且在这一年里通过媒体,尤其是央视的持续报道,几乎是隔三差五,使得一个过去只是在考古界埋头苦干的事情,被大众所广为知晓。在专业和大众的不同层面上,彼此的互动对考古是有益的。

  海昏侯墓考古的经验

  在考古还没有结束之前就举办展览,让大众了解到考古的最新成果,所带来的是大众对考古的追捧。在媒体的跟踪下,考古再也不是墓地中的孤灯野火,而是连接着公众的热情和关注,可以说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这是过去像秦始皇陵兵马俑、长沙马王堆等重大考古发掘过程中所没有过的,无疑显现了考古界在新时代的创新之举。

  考古与展出并举

  海昏侯墓的考古成果继在南昌展出之后,在北京的展出也是轰动京城,成为今春的文化盛事。显然,目前的展出只是初步成果的显现,不完善、不全面或者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但都不是影响到考古、研究、保护的核心问题,其积极的社会效应不应低估。试想,等一切都尘埃落定,再向公众展示其成果,那该等到什么时候?

  考古与大众关联

  确实,考古不能浮躁,需要耐心和时间,或许还存有永久的疑问。海昏侯墓在发掘后不久,通过各方面资料就基本上把墓主人锁定为汉废帝刘贺,可是,发现了“大刘之印”也没有说它就是刘贺之墓。直到开棺后发现了“刘贺”玉印、加上其它有“臣贺”的墨书题记才确认,这就是考古的严谨。但这不影响当代考古与大众的关联。

  考古成果有助于创作

  考古的最新成果会影响到现实中很多方面对过去的认知,尤其是在当前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进入到定稿和完成正稿的重要时期,墓中所出土的新的器物或图像,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对于汉代历史与文化的新的认识,比如海昏侯墓最新出土的酒器、灯具等,都可能成为重要的参考。因此,历史主题创作也有与时俱进的问题。

  创作要尊重历史

  历史主题创作尊重历史是基本的前提。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上,越往前,所存的可以参照的历史图像资料就越少,因此,所带来的创作上的难度就可想而知。毫无疑问,历史主题创作不同于影视剧,可是,影视剧的影响却客观存在,所以,以讹传讹的现象也很普遍。而在生活习俗、规章制度、服饰器具方面,却是不能有错的。

  创作要研究历史

  无疑,美术家不是考古学家或历史学家。从事历史题材的创作需要有考古、历史学家的精神,要以史实为依据,需要引经据典,广征博引。而历史题材创作又不是一般的考古图谱,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更重要的是表现出历史题材的深刻内涵和艺术效果,这是具有相当难度的创作。美术家通过创作也可成为某方面的历史学专家。


美术报 要闻 00003 陈履生微言 2016-04-09 12850490 2 2016年04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