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8版:展事

文章导航

笔墨雄浑写大山

  石大法先生对于自然山水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三十年的井冈山生活更使他与大山结下不解之缘。数十年间,他朝夕与大山为伴,大山的巍峨雄奇,给了他无限的艺术灵感;大山的峰峦泉石,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而当他专业从事绘画创作之后,井冈山水遂成为他笔下最具魅力的艺术主题。

  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以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崇高地位,成为革命传奇与红色文化的符号象征。而每一位走近这座大山的人,也为其磅礴的山峦气势和雄奇险峻的自然景观而震撼。为了画好井冈山,石大法几乎踏遍了这座大山的峰峦沟壑,可谓是奇峰搜尽;他以浓重墨彩遍写井冈诸峰,充分表现了井冈山的苍劲、雄浑之美。更为重要的是,井冈山给了他深刻的审美启迪与陶冶,其艺术风格正与井冈山的雄浑之美相得益彰,因此,在数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井冈山成为石大法走向全国画坛的标志性题材。

  石大法善于表现自然山水的雄浑朴厚之美。无论是井冈山水主题作品,还是其他山水题材创作,大都意象磅礴,构图饱满,沉郁苍劲。他的笔下既有对井冈山全景的宏观再现,也有对飞瀑流云、山居林道、翠柏苍松乃至四季不同景致的局部描绘。每一幅作品都表达了画家从不同角度对井冈山的理解,融入了画家对山川景物的独特认知与感悟。同时,这种苍茫朴厚之气已化作石大法内在艺术气质的一部分,充溢于其山水创作之中,成为他山水画创作风格的底色,也成为其山水画最鲜明的艺术特征。

  南朝著名画论家谢赫论画首重气韵,五代荆浩《笔法记》更将“气”“韵”视为山水画的首要追求。山水气韵并非可以凭空获得,必须在师法造化的过程中,充分把握自然山水的内在性灵。因此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提出“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石大法独特的生活阅历和美学积淀,使他在师法造化、写生山水的过程中,能与大山心意相通,得井冈山水性灵,进而把握并表现出井冈山水真气。当石大法将其所感悟的山水精神外化于笔墨时,遂形成了浑朴、苍郁、厚重的笔墨风格。

  古人画山水特重用墨,因为笔墨与气韵的把握与传达密切相关。元代黄公望《写山水诀》云:“作画用墨最难”。石大法深入到中国山水画的传统之中用心钻研,学习继承。他十分推崇范宽、石涛、黄宾虹、傅抱石等山水大家,潜心于从前人山水创作的经验之中汲取养分,以浓厚笔墨写真厚重山体,逐渐形成自家风格。

  积墨作画易传山水浑厚苍茫之气,画面耐看但难以掌握,是水墨山水画的一道难关。石大法对积墨之法有着深入的钻研,近年来更是颇有心得。他曾经说:“我的山水画大多以墨色为主,为达到山体厚重,有时积墨5、6层,甚至7、8层。”现代画家潘天寿曾说:“积墨须在杂乱中求清楚,清楚中求杂乱。”石大法深得此中三昧,他说:“我每积一层墨,心中会更清晰明确,层次也越发分明。”因此,他的笔墨朴茂、凝炼,苍润兼济、疏密得当;而这种笔墨追求,正与其对于山水的风格表达相适应。

  石大法先生在山水画创作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他潜心于对山水画传统的继承,但不刻意仿古;他也曾广泛吸收中西艺术技法,但并不汲汲于所谓“创新”。他努力在自然造化中陶冶性灵,用潜心淬炼的笔墨表达自己对大山大水的感悟和理解,形成了强烈的画面视觉效果,展现出雄奇博大的山水之美。

  (作者系江西省文联主席)


美术报 展事 00038 笔墨雄浑写大山 2016-05-14 12872005 2 2016年05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