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0版:展事

博古融今 化人为我

——茅健的书法大家品格

  真正的艺术家都具有常人所没有的天赋才能,而这种才能只有被艺术大师慧眼发现、培养、提携,加之个人的勤奋刻苦磨练,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茅健就是这样成长发展起来的一位书家。

  在茅健的艺术道路上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人是亚明和林散之。当亚明发现茅健这位后生的才能时,十分看重,十分用心指导,教他敬畏传统,指导他走进传统,并把自己在美术界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朋友介绍给这位小弟子。这使得茅健在少年时就得以走近这些大家,如沪上的吕蒙、唐云、朱屺瞻、钱君匋、林曦明、刘旦宅等,在宁的钱松岩、魏紫熙、黄养辉、杨建侯、刘汝澧都成为茅健的导师。朱屺瞻老人还为他改画。走近名师大家,接受教育,这对年轻的茅健来说影响着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的正确形成。艺术学习的起点是高的,所走的艺术道路是正的。作为酷爱书法的茅健来说,对他书法学习创作起着决定性影响的还是林散之老人。

  茅健出身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一个军人家庭,少年时就酷爱书法绘画。他在刚艺术启蒙的初期就能机智大胆地寻访名师,12岁那年偶然认识一位曾在林散之家做过活的油漆工人,请油漆工人带去林老家拜师学习书法。林老对这位好学后生十分赏识,告诫他,学写字首先学做人,学会做人字才能写得好;教他做人要做真善之人,而做人重在立品,没有人品就不可能有艺品,人品高了艺品才高,书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字。茅健在亚明和林老的教导下走上了从艺的正道,而在林老的直接指教下走进了书门。林老对这位小弟子因材施教,认为他的个性和才智适合从碑隶入书门,先教他以汉魏碑为学习书法的基础。大师们的经验证明要写好字必先入汉碑,没有汉碑的修养所写的字就没有骨与气。刻在碑上的汉隶在结构和笔法上变化多样,展示出精细飘逸、朴厚、高古和青纵等各种不同的神韵。这位小弟子依导师的指教用心临习《曹全碑》和《张迁碑》。《曹全碑》具有秀润典雅、逸致翩翩的特点,他从临习的碑书体中深得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的神韵;他在临习《张迁碑》中体悟到字的结体严整凌厉、用笔斩截,骨气凝重古朴,笔势雄强峻峃,犹如屈铁盘金,具有一种浑穆的粗犷美。同时他还临习《石门颂》,从中又获得结字雄健舒畅,用笔洒脱自然、瘦挺恣肆、妙趣横生的启迪。他在反复临习汉碑的同时又走进魏碑,魏碑主要在北方,史称北朝碑,碑书体表现了北方雄强矫健的时代和地域的特点。茅健临习不离手的是《龙门二十品》《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他在《龙门二十品》碑书中获得方笔斩截,结体茂峃壮伟,其中特别是在《始平公造像记》中悟到那种雄重遒峃、端谨飘逸的风格;在《郑文公碑》中悟到那种宽博凝重、浑厚雄健,圆笔法之极轨;在《石门铭》中悟到那种超脱、风韵高浑,结体宽疏,笔法圆劲;在《张猛龙碑》中悟到的是用笔方中参圆,精雅自然,具有特色的结体,特别是笔画长短欹正,变化多端,具有一种潇洒古淡、奇正相生的趣味。茅健从这么多的碑体书中感悟到种种审美特点,尤其是从汉魏碑体中突出的那种雄强矫健,极富力度和骨气的风格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目中,所有这些艺术特点都符合他的个性和审美追求。但是他毕竟是生活在南方的人,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他的性格中不仅有刚强的一面,还有江南润泽自然孕育他性格中柔的一面,他是位雄强多情、刚柔相济的艺术家。也许是在他不惑之年对人生经历有了些许感悟,他开始关注和用心于行书和草书的研究和创作,在有着坚实碑学基础上转向帖学。在帖学中,他崇尚钟繇和王羲之。

  茅健虽近知天命之年,就艺术家而论是成熟的年轻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就其当今书艺而论已具大家品格,期待他成为当今书圣林散之书艺的真正传人。 (节选)


美术报 展事 00030 博古融今 化人为我 2016-06-11 美术报2016-06-1100019 2 2016年06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