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5版:美育

多重渗透

上海理工大学2016届公共艺术专业毕业作品展

  5月27日至6月10日,“多重渗透”上海理工大学2016届公共艺术专业毕业作品展在上海理工大学沪江美术馆展出。这是一场扩张的公共艺术。扩张,是从观念上和物理上来讨论的。众所周知,今天的公共艺术已经不再是城市雕塑和壁画所能够覆盖的。公共艺术观念的扩张,是视觉艺术向社会组织功能和民众交往的转移,是从固定的艺术形态向流动的、临时性的行为模式的迁徙。一个节日庆典、一次公民集会、一场社区活动都可以纳入到公共艺术的范畴中来。因此,这次展览本身就是公共艺术。

  “多重渗透”强调的是公共艺术在公共性上的扩展和深入。“渗透”来源于物理学的扩散现象,指的是液体的分子从细小的空隙中透过,而“多重渗透”意在加强渗透的广度和深度。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不仅涉及空间的公共性特征,更重要的是公民在组织和交往中所体现出的公共性,即我们所说的自发参与、围观谈论,彼此融合、共同发声的行为。在此意义上,“多重渗透”的理念既包含了公共艺术对环境区域的物理性渗透,也包含了公共艺术对民众思想方式与行为模式的影响甚至还包含了人群对公共艺术作品的反向融合。这次展览是一轮公共艺术专业毕业生作品的展示,也是一次普通民众都可以参与分享的集会活动。它是一次临时性的展出,可能只存在两三个星期或一个月,但在这个周期里面,观看者的每一次介入与对话都是艺术作品最终完成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公共艺术专业的同学们综合实践四年中所学习的研究方法与创作手段,独立思考,深入论证。运用综合媒介,针对环境中的建筑、自然、人文、景观、设施等特征进行探讨并发掘空间与历史;环境与记忆;群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最终完成了22件公共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包含多种形式语言和材料尝试,在校园的环境空间中完成着沟通、更新、共生、重塑的功能和使命,而这些也正是“多重渗透”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所希冀实现的最好效果。

  将艺术欣赏和艺术参与的权利还给大众,让人与人的沟通和交流更加和谐融洽,不仅是公共艺术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从事公共艺术的年轻人的信念。“多重渗透”沪江第二届公共艺术季是探索性的,同学们的作品是实验性的,也许在一些人的眼中这些作品还不成熟,然而正因其弱小稚嫩,才预示着所拥有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付玉竹)


美术报 美育 00025 多重渗透 2016-06-11 12890321 2 2016年06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