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聚焦

文章导航

教过中文、俄文、美术、音乐、体育
的美术史论家

追 忆
杨成寅先生

  追 忆

  杨成寅先生

  教过中文、俄文、美术、音乐、体育

  的美术史论家

  杨成寅先生走了

  本报杭州讯 俞越 经中国美术学院离退办确认,著名美术史论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杨成寅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6月4日在杭州中国人民解放军117医院逝世,享年91岁。

  杨成寅,1926年生于河南南阳。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1956年毕业于该校研究生班并留校任教。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省美学学会首任会长、现名誉会长,中国美协会员,浙江省美协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出版的学术著作主要有《艺术美学》、《新编艺术概论教程》、《石涛画学全解》、《黄宾虹画学解析》、《现代汉语句型概论》、《美学范畴概论》(主编并撰稿)等,译著主要有《艺术概论》[苏]、《美学概论》[法]、《马克思列宁美学概论》[苏]、《美的分析》[英]、《美的问题》[苏]等。2004年所著《太极哲学》,获浙江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类一等奖,并在2010年世界第十三回易经大会上获金奖,本人被授予“世界《易经》导师”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在文化艺术上做出突出贡献”证书并获政府特殊津贴。其绘画作品曾于2000年在法国举办个展,同年获巴黎市政府和中国驻法大使馆联合颁发的法中文化交流最高荣誉奖。2002年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老文艺家”称号并获金质奖章和证书。2004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

  记者手记

  2015年8月,本报记者与杨成寅老师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专访。文章题为《杨成寅:艺术创作要符合艺术规律并具有正确的社会目的性》。刊发于2015年8月29日《美术报》14版。

  2015年7月底,我们约请杨成寅老师做“美术报·评论月刊”学人专访,电话里和杨老师敲定好时间后,我顺便把将要采访的题目也说了一下。7月31日一早,我们就来到了杨成寅老师在杭州市南山路的寓所。杨老师和师母林老师刚刚结束每天清晨的健身运动回家,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后来得知杨老师每天早上会有一两个钟头在作“有氧运动”,平时喜欢玩空竹。我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杨老师,他精神很好,气定神闲,笑眯眯地听我们说话,神态完全不像已有90岁高龄。他说自己最近在对即将出版的《石涛画学全解》和《刘开渠雕塑论》进行审校,同时开始在写一本书,名叫《太极哲学史证义》。

  坐定后采访开始,杨老师笑眯眯拿出几张手稿,说:“你昨天讲的那几个题目我这里一条一条地在写,还没有写完你们就来了……”。大家都笑了,师母说杨老师在我们通完电话后就开始在准备回答的问题了,我在心里暗暗感叹老一辈学者做事情的严谨态度。

  杨老师的家里几乎被书充满,书桌、书柜、地上、甚至床上也都是一摞摞的书,讲到某一段故事某一本书,他不时起身走进房间,从众多书堆里准确无误地找出“佐证”给我们看,有时是一张旧报纸,有时是几张打印件,有时是自己的摘录……原始件、成书、佐证材料归纳得清清楚楚。后来杨老师聊到自己作为雕塑家、画家、美学家、美术史论家、翻译家的经历,读书、留校、读研、下放,回校,那些年月里的几多欢喜、几多坎坷、几多坚持,在他温和淡然的叙述中缓缓成文,仿佛有了时间的温度,讲到兴奋处自己会轻声笑起来。

  采访之后几日,我拿精编过的采访稿请杨老师过目,一两日功夫,稿子回到编辑手中时,我吃了一惊,满纸的箭头和标记,仔细一看,是用编辑符号认认真真地修改过,小到标点的运用,大到段落的删减和补充,以及用胶水粘贴在稿子四周大大小小的写满文字的纸片,繁而不乱,杂而有序,本身就是一份专业的文章编辑范稿,从此这份珍贵的手稿我一直都珍藏着。 (庄燕琳)

  2015年本报专访杨成寅内容节选

  杨成寅:那时,我所译的《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语录》在全国美术院校素描技法教学中影响极大。……1956年,文化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素描座谈会”,文化部把我译的《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语录》印出来,作为此次研讨会上的重要研讨材料。这就是《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语录》在当时发挥作用的时代背景。

  杨成寅:我应该是1954年毕业,1953年就已经在理论编译室工作了。那时还没读研究生,后来是一边读研一边工作,研究生导师是金冶,朱金楼。在研究生阶段,学校领导还于1956年派我到人民大学哲学系进修美学,听苏联专家讲美学。毕业后我留校教艺术概论。当时学校许多延安来的领导都打成右派了,我受他们重视,又翻译和研究苏联艺术,被戴了个修正主义的大帽子。又因我主张学中国画的也应当画素描,以增加造型能力,又被戴上民族虚无主义的帽子。真是天晓得!……我也有一段时间被调出美院,下放到温州永嘉一所中学教书。中文、俄文、美术、唱歌全都教,我还教过体育。……到1962年,我下放劳动和调离学校为止,我大约翻译了300万字的当代美术评论文章和美学专著。先后正式出版的美学译著主要有《艺术概论》(苏联,涅陀希文著),《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概论》(苏联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研究所集体编著),《美学概论》(法国,列斐伏尔著)。我在下放期间,又翻译出版了《美的分析》(英国,荷加斯著),《美的问题》(苏联,万斯洛夫著)……

  杨成寅:解放以后我主要是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到文革后期越来越感觉到中国需要自己的哲学,所以就开始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了,后来就写了《太极哲学》,法兰西学院和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学术机构很重视这本书,美国有30多所大学收藏了这本书。现在有人将要把这本书翻译成英语在美国出版。

  我研究太极哲学,自己喜欢是一方面,另外我觉得社会主义建设正需要它,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太极哲学作为坚固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主要的哲学基础是和谐辩证法,我的太极哲学主要就是讲这个。现在国内国际上对我的太极哲学也正在进行研究。

  杨成寅:……我的娱乐方式很广泛,年轻时喜欢看戏,拉过二胡,弹过钢琴。说起来我解放前本来主要是考国立音乐学院(那时在南京),考的是理论作曲系,在口试时,考官说考上要自带钢琴,我说,“我来自农村,哪里有钢琴?”考官说没有钢琴怎么学作曲呢,结果没被录取,后来到杭州考国立艺专……

  杨成寅:黄宾虹讲,太极图是书画秘诀,其实对于美术的评价也应该从太极图入手去看,多角度观察,但是基本上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美学,或我们中国的美学,即鲁迅先生所说的美术三元素:一是“天物”,客观现实,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二是“思理”,以形象思维为主,结合抽象思维;三是“美化”,艺术要根据不同的艺术种类进行审美加工,艺术加工。……对于非艺术的艺术,有位朋友打了一个比方很贴切,说就像一个小孩子耍赖,躺在地上打滚哭闹,你就让他哭去,哭累了他自己会站起来的。

  学界评说杨成寅先生学术

  杨成寅同志新著的《石涛画学本义》,正是一本弘扬传统审美文化的得力之作,充分论证了石涛绘画美学思想,列举《画语录》讲美学规律,讲对立统一法则,倡导创新,倡导借古开今,倡导天行健、自强不息。指出石涛的画学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具有针对性和普遍的教育意义,对当前那些不讲艺术规律、不讲艺术的社会目的性、不要民族特点等消极文化意识,具有抗拒功能和净化心灵的作用,从而端正方向,提高认识,加强学习,培养良好的民族素质,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为继承、发展审美文化优秀传统,振兴中华民族文化而努力奋斗。

  ——邓白(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你对石涛那“一画”、“蒙养”、“资任”等不易理解的词语作了认真的探索和破译,可以看出你那严肃认真的好作风。对于石涛画学观与《易》中蒙卦的联系的理解,可谓深入了石涛治学的秘奥……我认为你那不厌其烦的考证得来的判断的确值得肯定……很少有人能像你这样敢于迎着困难上,有些太聪明者急于成名而不肯用功思考、容易满足而不严肃的态度成了理论方面的艾滋病时,送来专著(《石涛画学本义》)的出版有助于学风的端正化。从你对规律与法则的联系与区别的分析也可看出你乐于以牛劲对待别人不很重视的问题。不过,即使你的劳动和成果相当于服务行业的李素丽,我也缺少资格发动别人向你学习。独到性的见解依靠自己的苦干,专著作者可能感到苦中之乐。好书引不起别人重视的现象难免,只求引起别人重视就出不了好书。

  ——王朝闻(著名美学家、美术评论家)

  承赐大作《太极哲学》……仅就目录所示,已觉所论皆中华哲学之要点,当不失为一家之言;至若反复论列“中华民族现在是最需要哲学”之高见,尤为切中时弊,甚可感佩。随信奉上新作一册,敬请指正。中有偶及哲学之论,或与大作相呼应也。

  ——许嘉璐(语言学家、中国民主促进会原主席)

  杨成寅先生虽然年长与我,但我却感到他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充满了对真理与智慧的热情而执着的追求。因之,他可说是一位具有哲学心灵的艺术创作者,同时又是一位具有艺术境界的哲学家。

  ——成中英(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生专职教授、国际易经学会主席)

  杨成寅教授是美学理论家兼雕塑艺术家。他涉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工作,就一般而言,的的确确不务正业。不过古往今来,多才多艺的人,一通百通,对他们来说,是无所谓正业与“非正业”的,一旦下决心去做,什么事都可以有所成就……本书(杨成寅著《现代汉语句型概论》)在分析问题上的优点是论述详尽,没有装腔作势的故作高深,便于读者理解。

  ——任学良(杭州汉语文化学院教授)

  您的概论(《现代汉语句型概论》)把词的组合关系作为语法体系的基础,我赞同这个观点,并认为这是您的稿子的最可取的方面。汉语是“非形态语言”。汉语语法的基本的主要的内容可以说是各级语法单位的组合法。各级组合的法则是“一以贯之”的。在各级组合之中,词与词的组合这一层次是中坚,是关键。我在好些场合说过,研究汉语语法,只要掌握了词与词的组合,虽不中亦不远矣。以词的组合关系为基础,抓住了汉语的实质。

  ——张志公(中国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

  关于“和谐辩证法”的全面阐述,是《太极哲学》(杨成寅著)一书耀眼的亮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而独具一格。作者对此体悟极深,不仅专章论述了“太极和谐辩证法”的源头、特色及其与中华文化中和合精神的关系,而且将“和谐辩证法”提升到“太极思维”的高度,融入太极哲学的理论构架,从思维方法的角度,对太极和谐辩证法特有的“阴阳”、“有无”、“虚实”、“动静”之间对立面的辩证内涵以及“和生万物”、“保合太和”、“中庸之道”等重要命题与原理做出精辟阐释,这对于新时期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成立(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浙江省美学学会会长)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颇有新意的美术理论文章、似醉似痴地呼吸着学术界的新鲜空气,他似乎也嗅到了一丝百家争鸣的气息。于是联系美术创作和理论批评界的现状,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有独到见地、有理论深度、文思缜密而笔锋犀利的美术评论、美术批评和艺术美学的争鸣文章。他本着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的愿望,与美学权威朱光潜商讨“审美意象”、“审美直觉”,与美术名家王肇民商讨“形是一切”、“写形而神来”,与吴冠中商讨石涛《画语录》中的诸多学术观点和提法,还与研究石涛专家张燕教授深入探讨“一画”范畴的内涵和石涛绘画作品的主要精神等等,从中看出他超人的胆识才学。

  ——包立民(《文艺报》编审)


美术报 聚焦 00006 追 忆
杨成寅先生
2016-06-11 美术报2016-06-1100038;美术报2016-06-1100035;美术报2016-06-1100040;美术报2016-06-1100043;12890765;美术报2016-06-1100044;美术报2016-06-1100045;美术报2016-06-1100036 2 2016年06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