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韶山”初创稿
亮相西泠春拍
■汤米
2016年西泠春拍于6月25日至27日在杭州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举槌。本次春拍,“现代中国绘画的诞生——中国首届国画画稿专场”于6月25日开拍,本专场主要呈献李可染韶山写生、张大千黄山纪游写生、张善孖画虎稿、刘海粟黄山画稿、唐云革命题材写生稿等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大师近百幅画稿,此批画稿包括写生稿、临摹稿、创作稿,并且形式多样,炭笔、铅笔、水墨、设色等不一而足,呈现出中国现代美术诞生的缤纷历程。
其中,李可染所作“韶山”革命题材绘画之初创稿、画稿及重庆、漓江写生稿等作品将上拍。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的佼佼者,李可染无疑是为“韶山”立像的先驱,也是由于李可染创造性地构建出了以韶山为代表的革命圣地创作体系,使得他成为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开拓者、引路人。从李可染所作“韶山”革命题材绘画初创稿中,可以一窥李可染以“韶山”题材创作引领中国现代美术诞生的心路历程。
这批画稿中的李可染《韶山》初创稿为创作《韶山》巨作的最原始底稿,初创稿完成于1969年至1971年的下放时期,是为李可染最初创作韶山题材之发源。典型的纪念碑性、崇高感以及对山体体积感的追求,是李可染20世纪60年代以来山水画创作的主要方面,李可染用铅笔在本件初创稿所记的“崇高”、“繁茂”、“忙麓”、“光高”、“绚灿”等词,则完美总结了这一经营宗旨。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点景人物在李可染红色圣地题材的山水画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反映了时代的风貌,而且也记录了韶山等革命圣地在红色岁月里的空前盛况。
“为祖国山河立传”这一口号始终贯穿着李可染的艺术生涯,这是一种历史责任感与眷爱祖国山河感情相凝结的产物。而在历经数万余里的江南、西南写生后,李可染又将目光聚焦于韶山、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引领着众多国画家去歌颂时代风貌与精神,并开启探索中国现代美术诞生之路。
今年春拍,西泠拍卖征集到李可染所作“韶山”革命题材绘画之初创稿、画稿及重庆、漓江写生稿一批,从中不但可以一窥李可染以“韶山”题材创作引领中国现代美术诞生的心路历程,还能领略到李可染独具匠心的写生技巧与深厚功底。
这批画稿中的李可染《韶山》初创稿为创作《韶山》巨作的最原始底稿,上记有“画革命圣地韶山,因人物稍大,裁下重画,留此作为底稿,1970年丹江”。
李可染早在1956年为期8个月的江、浙、湘、川、陕写生期间,即画过一些韶山的画稿,并留有写生式的《毛主席故居》,是为目前所见最早的韶山图像之一。而与此截然不同的是,本幅初创稿与其他《韶山》巨作皆完成于高度政治化的氛围中,正因为此,李可染才会突出此幅初创稿中的群众描写,使韶山主题创作的画面中处处都体现出韶山庄严神圣的气氛,同时也开创了李可染红色革命圣地题材的创作时代。
目前所知,李可染绘制“革命圣地韶山”题材的作品仅有4幅,分别作于1969年北京、1971年丹江、1971年北京以及1974年北京。4幅作品中皆有不同程度的修改、挖补痕迹,足见李可染对于绘制《韶山》题材的用心备至,对尽善尽美的不懈追求,以及新时期新题材绘画创作由诞生到成熟的艰辛历程,而本件初创稿则为这段探索之路的直接见证者。本幅《韶山》初创稿的创作年限应为1970年,此时正是李可染反复磨砺“韶山”题材创作的攻关时期,从1969年于北京的最初尝试至1974年的巨幅《韶山》,可见无论是构图模式,亦或是笔墨语言、情景塑造都渐趋成熟,而在此期间李可染还经历了下放至丹江,创作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不失为李可染最初创作韶山题材之发源。
通览李可染红色革命圣地的主题性创作,都烙有强烈的个人印记,4幅《韶山》巨作都采用了以本件构图稿为基础的构图形式,将毛泽东故居置于画面中间偏左下方部位,在葱茏的树木环抱下成为视觉中心。背后山峦层层叠叠,突破了一般的构图模式,表现出远处的平原和韶山主峰,使作为革命圣地的韶山内涵更加丰富。构成高山仰止的观赏效果。在其看来,韶山是一座革命丰碑。
这批画稿中的人物素材稿也使我们见识到了李可染对于塑造点景人物的重视程度,正如他说,“有的人画一辈子没画好点景小人,其实只要善于总结,全力攻关,全力攻克缺点,“难”是可以向“易”转化的。不会点景人物,我就花上一个月功夫专画点景小人,一个月不行两个月,两个月不行三个月……一年都画小人,一年之中画几万个小人,还能画不好吗”。画稿中那些点景人物虽小,眼眉皆无,但在各种起卧行止的动势中,只需略加渲染,必神定气足,其神态与风貌俱现;同时也可看到,比例很小的点景人物,在李老笔下能自出机杼的独创精神。因此,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点景人物在李可染红色圣地题材的山水画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反映了时代的风貌,而且也记录了韶山等革命圣地在红色岁月里的空前盛况。
无论是以“韶山”为代表的红色颂歌式绘画,还是风景、人物写生,李可染都借绘画观照人生、观照历史,从时代精神的层面去追求中国画新的意趣和境界,使古老的中国山水画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对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一批画稿,则为研究李家山水的风格确立提供了极为重要且丰富的第一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