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评论

观点

笔性与德性

  笔性,指书画诗文中所表现的作者各自的风格特点。清代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总之,文字短长,视其人之笔性。”《儒林外史》第五回:“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由着笔性写了去。”

  德性,道德品性。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语出《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郑玄注:“德性,谓性至诚者也。” 孔颖达疏:“‘君子尊德性’者,谓君子贤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诚也。” 清李渔 《风筝误·和鹞》:“就当才貌都有了,那举止未必端庄,德性未必贞静。”

  书画界不乏笔性好而德性差的人。前段时间,有记者采访一批画家时问到:“您们觉得人品重要还是技法重要?”大多数人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人品更重要!这其中却有一位年轻画家的回答比较独特:“人品可以伪装,技法没法伪装!”

  这位青年画家的个性回答,让笔者不由自主地思考起了“笔性”与“德性”的关系了。往深里想,笔性中就包含了德性。如果一个艺术家足够重视自己的修为,那么,他对于笔性和德性是要保持高度一致的,绝不会是说一套,然后做一套。更不会因为自己的笔性好了,就觉得德性没有那么重要了。总是想:反正我的作品不愁卖!这样的想法要不得。

  当你倾慕于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已久,且特别想见到他本人时,你的心情肯定是激动的。一般见到艺术家本人,有两种情况会发生。一种是:更加激动!另一种是:大失所望!原因很简单,第一种情况是:艺术家的笔性与德性是高度一致的,而另一种情况是:艺术家的笔性很好,德性却很差,所以让你很失望。

  在一些艺术活动场所,经常会有这样情景发生。有刊物刊登了你身边的艺术家专题。大家都在竞相阅读,如果这位艺术家的笔性与德性高度一致,大多数人则肯定是开心颜。如果这个艺术家的笔性与德性比较相符,一般人基本也就说两个字:不错。如果笔性很一般,德性又较高者,也会得两个字:不错!仔细观察,德性较差者,笔性又一般,基本没什么评价,一翻而过。若所刊艺术家的笔性、德性均一般者,只能落个骂名:这水平,还在这丢人现眼。

  因此,前面所讲的青年画家的个性回答,看似很有说服力,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人这一生,好名难经营,坏名传速快。不管你现在笔性好不好,但一定要让你的德性好起来!德性好起来,看似简单,但需要长期坚持,稍有不慎,身败名裂。只有将德性贯穿始终,有朝一日,当你的笔性也好起来了,且能与你的德性并驾齐驱时,你就可以真正“德行天下”了。

  (亓宏刚,作家、书法家)


美术报 评论 00012 笔性与德性 2016-06-25 12899157 2 2016年06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