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聚焦

续写主题创作强音

  新中国以来有组织的大规模主题美术创作,自20世纪50年代中宣部和文化部领导组织的四次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开始,一大批“红色经典”作品出现在美术史中,其中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石鲁创作的《转战陕北》等重要作品,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公众熟知的时代经典。而纵览西方艺术史,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反映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的作品,如在国内耳熟能详的《自由引导人民》、《马拉之死》,都成为其所在收藏机构的镇馆之宝。

  相对于2007年国家启动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百件作品,此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的作品,题材更加宽泛,社会参与程度更高,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作品6166件。

  其中,在新的历史节点之上新题材新内容的具体呈现,受到美术家的格外关注与积极表现,一大批反映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航天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等的人物与景象,以表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典型人物与劳动模范、各行业的普通党员和劳动者形象的作品成为了续写主题创作的强音。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再一次和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二战后,以纽约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当代艺术的种种思潮,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家在重新审视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在同时审视自身文化传统的发展和延续。这一时期的主题创作,艺术家开始思索用更具艺术个性的语言来解读重新关照历史题材,开始用民族的形式来承载民族的记忆,像袁武创作的《抗联组画》、田黎明创作的《雷锋》、林永康创作的《1992·邓小平在广东》、崔开玺创作的《红军攻占天险腊子口》等等,无论是油画还是中国画创作,都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面貌。

  经历了改革开放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物质相对富足之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片面追求经济指标不再是唯一的行政目的,环境保护、公平正义、民主与法治、弱势群体、民生问题等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产生的问题,正在通过一系列非经济的手段予以调整,其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中国梦”。在“中国梦”的整体构成中,文化的作用正越来越凸显。作为当下的艺术家,则将其创作的目光投向更广泛的社会群体,这些不同层面的社会群体,在艺术家的眼中和笔下,正逐渐成为新时期的各个社会层面的主题创作。如陈树中创作的《野草滩,端午粽香》、王春涛创作的《舞台》,其反映的内容就是生活中常见的农村生活和城市建筑工人,但正是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形象成为当下的主题创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主题美术创作在观念上的一些变化和轨迹。


美术报 聚焦 00004 续写主题创作强音 2016-06-25 美术报2016-06-2500037 2 2016年06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