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无边
现代书法30年专题
编者按:
“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这是1700年前书圣王羲之在《书论》中对书法的定义。他接着又说:“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意思是,书法这种深奥微妙的艺术,如果不是学识渊博通达且有大志的人,是无法深入学习的。30年前,一群“通人志士”走到了一起,迎着改革开放的新风,站上现代艺术改革的潮头,试图为书法这种古老传统的东方“玄妙”艺术寻找属于现代的答案。为什么100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书法还是在跟随模仿王羲之?属于新时代的书法面目究竟是什么?能不能做出突破呢?古干、王乃壮、王学仲、张仃、黄苗子、马承祥、朱乃正等人,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1985年10月15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书法首展,拉开了这场书法变革运动的大幕。“人山人海”是当时的场景,“唱好叫衰”都发出震天的声音——书法还能这么写?
就像突然在平静的水面砸下一块巨石,溅起了水花,引起人们注意和围观,更荡开了波涛,一浪浪推动前行。30年了,这场现代书法运动的新浪仍在延继,更多的力量加入,更多的思考回应。从纸质平面媒介到空间装置行为;从符号学到踪迹学;从现代书法到汉字艺术;从小众精英的摸索到院校大众的普及……每一位加入者抱团取暖又求同存异,用自己的智慧和亲身的实践,在一条条路途中试错前行,为书法艺术的领土开疆辟地——是的,玄妙本就是“玄之又玄”,又何来边界?
在现代书法“三十而立”的这个节点,回望、反思、总结,而目的是继续向前——现代书法担负着怎样的责任,又面临着多少挑战?在新一波的潮头上,能站得多高,行至多远?
(周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