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点亮设计
■本报记者 俞越
以智慧点亮设计
■本报记者 俞越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外设计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的设计师、设计作品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屡屡斩获包括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等众多方面的国际性大奖。其中,浙江的设计师、设计团队更是这支“走出去”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日前,“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艺术家带来了他们的纤维艺术作品,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杭州。长久以来,壁挂艺术一直没有中国的身影,直到1986年,在世界著名壁挂艺术家万曼(保加利亚)的指导下,谷文达的《静、则、生、灵》,施慧、朱伟的《寿》,梁绍基的《孙子兵法》这三件作品入选“洛桑国际壁挂双年展”。这是中国现代壁挂艺术走向世界零的突破。
毕业于中国美院的何见平,2012年获得“第23届波兰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文化类海报金奖,这项展事是世界上最早、最有声望的艺术海报展之一。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设计在文化土壤中汲取养料,快速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中国设计师以原创、新鲜、人本等设计理念,受到越来越多国外设计师和媒体的认可。2009年,设计师吴作光为家具品牌设计的迪伦吧椅,获得“红点设计大奖”,这也是国内家具界首次获得该奖项。杭州“天堂伞”设计的“竹语”,主体均为竹,展示了中国风的独特韵味,作品接连获得德国“IF产品设计奖”、“红点设计大奖”。
作为国际年度设计盛会之一,“米兰设计周”每年汇集了全球最前沿的设计理念与成果,被誉为世界设计潮流的风向标。近年来,中国亦不曾缺席这场盛会。2014年起,“米兰设计周”增设“中国设计进行时”主题展览,吸引了众多目光,也日渐成为中国与国际设计界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杭州设计师陈耀光自展览起,带着作品《叠变》、《穿越——关于抽屉的故事》、《局》三度征战米兰设计周。中国美院青年教师阮昊作为2015年参展的6位设计师中的一员,他所设计的家具作品《猫桌2.0》在国际上收获好评无数。
在学科建设日益重视的基础上,设计专业在中国美院、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杭州的知名院校中全面开花,形成了深厚的设计师群体。2013年,浙江大学师生就在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中获得16项红点大奖,其中7项为至尊奖;工业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在美国国际杰出设计奖(IDEA)上取得2银1铜的佳绩。
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杭州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和产业园区。在杭州,西溪创意产业园、之江文化创意园、浙报理想丝科院服饰文创园等几十处“孵化器”,时刻准备着为有思想、有创造的年轻人提供梦想实现的空间。坐落于杭州之江凤凰创意国际产业园内的“微客设计”,这家只有3人团队的设计工作室,至今已囊获7项“红点设计大奖”和2项“IF产品设计奖”。
在努力走出去的同时,杭州也着力打造、协办一系列国际著名大赛和活动,让世界看到中国设计的力量。早在1929年,杭州便举办了首届西湖博览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博览会,吸引了美国华侨参观团、美国记者团、日本考察团、日本教育考察团、英国商务考察团、朝鲜考察团、万隆考察团等在内的众多海外商人、华侨团体前来参观、考察、洽谈业务。
由中国美院主办的“白金创意国际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自2000年起举办了17届,面向国际大专院校设计专业学生,成为当前设计教育界备受瞩目的重要专业竞赛活动。“杭州国际当代陶艺双年展”至今已走过了20多个年头,“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自2003年起也举办了13届,这些奖项都为国际设计界和设计教育提供了一个专业交流的平台,备受瞩目。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们以智慧点亮设计;从文化输入到文化输出,我们增强了文化的自信。在设计师、院校、政府的三重努力下,中国设计、中国元素在世界的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中国设计正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