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杭州
■本报编辑部
美术,是世界文化的共通语言。人类的艺术感受力,常常跨越肤色、地域与话语的阻隔,相通相容。
上期,美术报专题特别报道以林风眠《美术的杭州》开篇,旧文重读,在时间的钟声穿越近一个世纪,我们仍得以充分感受一代大家的智慧之光——在昨天,在当下,在未来,《美术的杭州》依然散发出独特的思想性和前瞻性。接着,良渚文明、西湖画韵、浙派文脉、国美传薪、石窟绝唱、金石印学等交相辉映,构成了杭州“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之美术呈现。
从杭州出发,扬美术之光。明天,则是G20杭州峰会召开的日子,举世瞩目全球经济等诸多热点,杭州也由此成为世界的焦点。在此,我们的特别报道继续浓墨重彩,从见证实录和反映经济发展的文化样式——美术的中国元素与中西融合切入,为读者呈现高举传承与融合大旗的——“世界的杭州”。
(一)
湖山静美,钱塘繁华。
杭州之美,美在风景,美在风尚;美在开放,美在包容。
自13世纪末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盛赞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开始,众多的西方学者、画家、摄影师等用文字和图像记录杭州的湖光山色、庙宇民居和风土人情。与此同时,杭州也正逐步以开放的眼光看世界上不同流派的美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浙江画家留欧深造成风尚。而系统考察了西方古典艺术传统的林风眠,则成了一位站在时代潮流前沿的艺术家和教育家,他开启了在世界美术背景中观照中国美术价值与地位的探索之路。林风眠、赵无极、席德进、吴冠中等成为走出国门的世界性艺术大家。此后,浙江美术在国际舞台上一路高歌猛进,对外来形式的借鉴和新语汇的创造,从早期的机械生搬到发自内心的需要,艺术之花欣欣向荣。
(二)
杭州之美,美在书法,美在金石;美在传承,美在砥砺。
中国书法,水与墨、纸与毫、黑与白的交融,传递出中国艺术精神跨越历史的自觉与自信——文化是一种雅量,书法也可以治国平天下。而由此生发的金石篆刻,和书法一样,成了联结整个东南亚的文化纽带。一本“兰亭序”,海内外传承笃学千余年。一个西泠印社,百年同心,成了一衣带水业界朝圣的精神家园。
(三)
杭州之美,美在兼容并蓄,美在和而不同。
以开放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也正以开放的眼光看中国。有着“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2012年,首次将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把殊荣颁给了中国当代的“鲁班”——王澍。中国设计,中国元素,更多地走向世界舞台焕发异彩,这在另一个方面也凸显出中国设计正与国际接轨。与此同时,外国知名建筑师也频频走进杭州,释放视角与情怀。而美育之兴、海纳之盛,也为杭州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新时代的厚重感。杭州是历史的、人文的、自然的千桥之城,杭州也是现代化、国际化的活力之城。
美术,是艺术家精神世界的外溢;中国美术,则是中国哲学与人文精神的再现,是现实一种,也是诗和远方。
杭州,是美丽中国集自然、人文、历史之大美的一个窗口;杭州韵味,是历史与现实交汇的活力;杭州的文化襟怀与艺术魅力,则是中国礼仪之邦的诚信、通达与儒雅的承载与传颂。世界的杭州,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让艺术为了和平,让艺术为了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