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聚集

21个分会场,300个嘉宾主题演讲

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最全参会手册新鲜出炉(上)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2007年以来,中国在世界艺术史会议上反复提示和强调的关于艺术史的发展以及对于不同的艺术,比如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之间的差异性和根本理解不同的强调。对于这种强调,逐步涉及到了各种问题,也就逐步形成了一些相关讨论的题目。在之后的时间里,中国的筹备组逐步汇集国内外各方面专家的建议,最终确定了21个分会场的“选题方向”。

  9月16-20日,来自世界各地4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位专家学者,带着他们的研究成果分别在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参加21个分会场的主题会议。为方便广大读者清晰高效地穿梭于各个分会场,聆听自己喜好的嘉宾演讲,本报特编辑整理出了21个分会场的最全参会攻略。

  1、语词与概念:

  ●时间:9月16日14:00-18:15,9月17日9:00-13:00、14:00-18:15

  ●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

  ●本组主席:

  Viola Hildebrand-Schat(德国法兰克福大学)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  陈亮(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

  ●主题演讲:

  HECK,Michèle-Caroline(观念与手法之间:近代北欧“艺术”一词看似矛盾的缺失)

  PETERSON,Jeanette Favrot(西班牙占领前后的墨西哥纳华人的“心灵、技艺”概念)

  AVRAMIDOU,Elena(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模仿论和驱逐艺术家)

  DESBUISSONS,Frédérique(食物词汇:美食时代对绘画的描述和思考)

  PANOVA,Olga(宋代中国公共和半公共空间中的绘画)

  PARK,Young-Sin(近代日本和韩国“美术”话语的成形:文化翻译和机构发展)

  任为(翻译中的失与得:中国近代的艺术与设计)

  WESSELY,Anna(匈牙利语中“艺术”术语的故事)

  耿焱(术语、概念和翻译:重思“写实主义”和“现实主义”)

  BECKER,Danielle(南非艺术:去殖民化的可能性)

  VOGT,Tobias(19世纪晚期巴黎的“非艺术”)

  PAISTIK,Alo(电影艺术观念在其最初产生年岁的多重含义考)

  DOLINKO,Silvia(批量艺术和原创版画:20世纪阿根廷艺术场景中一个疑难术语的特质)

  PESELMANN,Veronica(“画底”作为19世纪欧洲绘画的材料和观念性术语)

  朱青生(中国汉代的艺术概念)

  ●主题阐释:

  第一个题目首先解释大会主旨,揭示艺术这个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不同的“名实关系”。艺术概念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是北京会议大会主题的首要问题。

  2、标准与品评:

  ●时间:9月16日14:00-18:15,9月17日9:00-13:00、14:00-18:15

  ●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星光厅

  ●本组主席:

  Annika Waenerberg(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

  吕品田(中国艺术研究院) 杨静(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

  ●主题演讲:

  DEMUR,Angélique(比利时世纪末的复兴)

  PALIN,Tutta(艺术实验的非先锋性概念)

  高阳(复述与创新:明代绘画品评中的崇古标准及价值)

  KLEIN,John(装饰的秩序)

  De BOSIO,Stefano(独特的“情态”:沃尔夫林与康定斯基论图像边侧翻转与图画顺序)

  穆瑞凤(唐代绘画品评理论的发展)

  CASINI,Tommaso(镜头下的西斯廷教堂:对米开朗基罗经典作品的不同认知)

  屈波(新中国美术中层批评:一个历史的考察)

  BAROTSI,Rosa(只是一幢建筑吗?佩德罗·科斯塔《前进青春》,劳动和博物馆)

  LUUKKANEN-HIRVIKOSKI,Teija(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交汇的企业艺术收藏)

  王淑臻(解析中国当代艺术排名:另类三维排行机制之可能性探讨)

  GERIN,Annie(苏联早期讽刺艺术的兴衰:语境和史料编纂)

  刘渟(现代中国跨学科背景下的艺术价值重构)

  郭红梅(毛泽东时代美术中的女性形象)

  ●主题阐释:

  同样一件作品,置于不同的历史语境中,置于不同的地域或环境中,都会获得完全不同的评价。由此强调不同视角的介入,引出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3、想象与投射:

  ●时间:9月16日14:00-18:15,9月17日9:00-13:00、14:00-18:15

  ●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第二会议室

  ●本组主席:

  Fred S.Kleiner(美国波士顿大学)

  邵亦杨(中央美术学院) 胡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主题演讲:

  WIMMER,Karin(基里科作品中的幻想)

  CABELLO,Gabriel(实物和移动的图像之间)

  CHILDS-JOHNSON,Elizabeth(商代变形信仰和鬼神崇拜)

  PINKUS,Assaf(宏伟的想像:中世纪后期德意志的罗兰雕塑)

  MANICKA,Anna(重塑的古代斯拉夫之神)

  凌敏(中国画中的想象与投射以及历史变异)

  邵彦(“遗情想像,顾望怀愁”:《洛神赋图》与宋高宗后宫)

  沈语冰(中西现代主义绘画的会通之路:塞尚与黄宾虹)

  KESKA,Monika(《耶稣受难图》中的复仇女神)

  于润生(历史主义的想象:以特列季亚科夫的肖像画廊为例)

  CLIFTON,James(圣神脚印中的人和神以及图像再现)

  PORRAS,Stephanie(《圣天使米迦勒》的形象再造和迁移)

  QUIRICO,Tamara(《最后的审判》在西属美洲的视觉再现和欧洲的关联)

  BURTON,James(艺格敷词与科幻)

  ●主题阐释:

  追究艺术差异的文化基础和与其他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

  4、欣赏与实用:

  ●时间:9月16日14:00-18:15,9月17日9:00-13:00、14:00-18:15

  ●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第八会议室

  ●本组主席:

  Faya Causey(美国国家美术馆)

  杭间(中国美术学院) 张春艳(中国美术学院)

  ●主题演讲:

  雷德侯(中国与西方的题词)

  RAWSON,Jessica(作为符号的礼器)

  尚刚(正史与造作研究:以蒙元时代为例)

  SIMONISCHVILI,Nino(三联画的社会地位的变迁)

  BINDMAN,David(康德和实用:欣赏的矛盾)

  FEIGENBAUM,Gail(从圣坛到画廊:探究种类变更的时刻)

  BARTOLI,Roberta(艺术、骗术、人造物?托斯卡纳的文艺复兴婚礼柜)

  FREDDOLINI,Francesco(描述、展示和价值观:历史情境中蓬托尔莫的戟兵肖像画)

  MURDOCH,Tessa(公爵的显赫:军事英雄的银器、 Elie Pacot的水壶和水盆)

  姚丹(清代湖州“笔客”考:笔商的另一种社会身份)

  VITALI,Vanda(走向情境中的艺术观)

  GONZALEZ,Antonio(从岩石到数码,艺术史学和史前艺术)

  SCHLIMME,Hermann(喷泉,水的演出和液压技术:在中国和欧洲的欣赏)

  ISKIN,Ruth(功能与美学:作为广告、设计和艺术的19世纪海报)

  CHAIMOVICH,Felipe(作为当代艺术根源的镜子)

  ●主题阐释:

  一件实用品在一个文化中如何被选择、保存并凝结人民的精神而使之成为艺术品,其过程又是如何发生和变化,从而反映和旁证了不同文化关于艺术的观念。

  5、自觉与自律:

  ●时间:9月16日14:00-18:15,9月17日9:00-13:00、14:00-18:15

  ●地点:北京大学理科5号楼203

  ●本组主席:

  Alessandro Nova(意大利马普所佛罗伦萨艺术史研究所)

  余辉(故宫博物院) 刘晨(北京大学) GRüNDLER HANA(佛罗伦萨艺术史研究所)

  ●主题演讲:

  BOKODY,Peter(自我肯定之前:早期文艺复兴艺术中的自我分析绘画)

  ITO,Takuma(多梅尼哥的阴影下:基尔兰达约兄弟在工作坊的绘画实践)

  杨肖(关于德国早期自画像之“自主性”的沉思)

  KRUGER,Klaus(文艺复兴时期对证据的形象化反思)

  REBECCHINI,Guido(艺术效仿自然:提香,拉奥孔以及艺术的争论)

  李福顺(中国岩画断代方法概说)

  GOTTLER,Christine(艺术家群体:解读17世纪初期哈勒姆的集体身份)

  PERICOLO,Lorenzo(绝对艺术与相对市场:圭多·雷尼之“未完成”)

  STOICHITA,Victor(希区柯克的《后窗》与超越:视界驱力的化身)

  O'NEILL,Elena(创作与延续性)

  NUNES,Sofia(艺术自主性及其潜在批判性)

  PEJCOCHOVA,Michaela(传统或创新?两战之间欧洲对中国现代国画的展览与接受)

  朱赛虹(帝制中国晚期宫廷书籍装帧的等级表征及其内涵)

  ●主题阐释:

  着重探讨不同文化对纯艺术的理解。在不同的文化中,这种纯艺术形成的时间、地点和机缘都不同,认定的结果也不一样。

  6、传统与渊源:

  ●时间:9月18日9:00-12:30、13:30-18:15,9月19日19:00-21:0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5号楼A103

  ●本组主席:

  Sophie McIntyre(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单霁翔(故宫博物院) 铁铮(故宫研究院)

  ●主题演讲:

  DE OLIVEIRA ELIAS,Tatiane(巴西独裁期间的身份政治)

  SPYROU,Lefteris(身份认同的形成和20世纪50年代雅典国家美术馆永久收藏的展示)

  吕佩怡形(成身份认同的展览:以环境艺术[1994]和淡水河上的风起云涌[1995]作为案例研究)

  MAGALHAES,Ana Goncalves(意大利“九百派”艺术运动和二战后南美的意大利软实力)

  KOSSOWSKA,Irena(重新定义民族认同:中东欧官方艺术巡回展)

  宣承慧(外交和艺术:1989年之后东亚艺术身份认同的多边主义)

  BULLEN,Richard and BEATTIE,James(冷战时期中国艺术软实力)

  WAY,Jennifer(越南手工艺政治)

  YAKOU,Hisashi(边境之地: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俄罗斯艺术家)

  姜苦乐(亚洲时尚)

  STUER,Catherine(19世纪中国,风景作为身份认同的起源)

  VALIUSAITYTE,Meta Marija(罗森伯格和立体主义的“法国性”)

  朱万章(明清鼎革之际与书画艺术的繁荣)

  王子林(乾隆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大舜乐取于人以为善”精神的认同)

  ●主题阐释:

  艺术作为一种认同的方式构成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渊源,这种认同具有发生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根据。认同制造或弥合了文化之间的差异,但如何认同,并由此形成了怎样的差异,值得深究。 (下转第6版)


美术报 聚集 00004 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最全参会手册新鲜出炉(上) 2016-09-17 美术报2016-09-1700037;美术报2016-09-1700040;美术报2016-09-1700046;美术报2016-09-1700038;美术报2016-09-1700039;美术报2016-09-1700044;美术报2016-09-1700047 2 2016年09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