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文章导航

富春回响 山水宣言

  本报杭州讯 本报记者 江凌 周懿 “富春江很美,富春山尤在,富春山居在哪里?”这是无数人路过富阳时曾发出过的疑问。如今,富春山居终于又回来了。

  位于“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隐居地浙江省杭州富阳区,以公望美术馆为主体的“富春山馆”于9月23日开馆,开馆大展“山水宣言”同日揭幕。作为浙江省的重要公共文化设施,由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三馆合一”而成的“富春山馆”,历时5年,终于竣工。

  “富春山馆”由建筑师、中国美院教授王澍设计,这也是他获普利兹克奖后所创作的最大规模作品。王澍接下这个项目的过程,颇具戏剧性。2012年,富阳规划局的工作人员专门跑到北京,在宾馆的电梯门口“堵”到了忙碌的王澍。王澍有感于富阳的诚意,欣然接下了这个大工程。在前期,他和学生花了一个多月,走遍了富阳的190多个乡村,发现只有少数房屋还留有“山居”的根基。他向富阳区政府提了个要求:在设计富春山馆之前,要先改造富阳的一个村落来做实验。“王老师,求之不得啊!”王澍的这个要求被工作人员戏谑地称为是“自投罗网”,于是,文村的改造就这样开始了。

  王澍说,美术馆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深度。他把这块地当成一张宣纸,以山水为背景,打造了这个“富春山馆”,可观,可居,可游。墙壁上的不规则石块,混凝土上刻意做出的竹子纹路,虽然让建筑工人为难,却代表了建筑的温度。漫步其中,“富春山馆”有视觉、有触觉、有听觉、有思想,让人可以观照和沉思,获得身心的共鸣。

  王澍在谈到设计理念时说,“富春山馆”按照中国传统的山水序列,不仅在建筑本身的整体构筑中呈现了近山、远山萦回呼应的构筑法则和“三远”视角,与咫尺之遥的富春山水互相映发,而且在建筑体内部也凝蕴山水之势,使人漫步其中可登陟,回望,俯仰驻停。这个建筑群落一方面与富春山水以及与黄公望作品形成唱和关系;同时,也与他在富阳文村的营造形成一种同构关系。呈现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作为公望美术馆的开馆项目,“山水宣言”大展可以被视为对伟大山水传统的一次致敬。这次展览中,既包含以黄公望《富春大岭图》为代表的“元四家”经典,又包括明清两代30余位艺术家对《富春山居图》的追摹;既呈现了黄公望对于元明清三代画史的“影响”,又展示出当代艺术家们对这一伟大山水传统的“响应”。

  本次展览的“影响”部分,汇集了包括“元四家”在内的元明清三代名画30余件,来自以故宫博物院为首的多家珍藏,其中多幅作品是首次走出故宫与公众见面。展出的元四家作品包括黄公望的《富春大岭图》《九峰雪霁图》,吴镇的《溪山高隐图》,倪瓒的《古木丛篁图》,王蒙的《风满山林》。另外,沈周、董其昌、蓝瑛、项圣谟、“清初四王”、恽寿平、吴历等明清书画大家对富春山的追膜及对元四家的临仿之作,也在本次展览中亮相。因而,在本次展览中,包括黄公望在内的“元四家”及其艺术谱系诸多作品将得到集中的呈现,尤其是黄公望传世作品的聚集,将会成为当代文化史中的重要事件,进而产生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和持续效应。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富春山水蕴涵了个体心灵与自然物象生命节奏的交融,也寄寓着文人心史或简淡、或浓烈的精神诉求。因此,本次展览以“山水宣言”为学术主题,正是意图在山水生发的现场,思纷览玄,使画者承载为天地立心的使命,阐发其有关千秋之思的山水宣言。展览的“响应”部分,展出的当代艺术家作品,涵盖水墨、油画、影像、建筑、音乐、综合材料以及实验写作等多个领域,以跨界实践,呈现一份中国山水文化的当代宣言。

  本次展览展期为3个月(其中古代绘画部分展期为1个月),期间将举办一系列专业导览和学术活动。


美术报 要闻 00002 富春回响 山水宣言 2016-09-24 12954255 2 2016年09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