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有道·融合
无界·有道·融合
浙江省绍兴市西南14公里处的兰渚山下,有一个叫兰亭的地方。这里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经在这个景色秀丽之处寄居。据文献记载,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亲友名流雅集兰亭,行修禊之礼,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王羲之将众人的诗文汇编成集,并欣然作序,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从此,兰亭伴随着书圣王羲之,成为书法圣地。
兰亭,是中国书法的一个鲜明象征。
2011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西子湖畔,一个崭新的书法学术团体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诞生了,秉承传统书法文化的文脉,这个书法学术团体取名“兰亭书法社”。
创办兰亭书法社,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围绕建设成为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引导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率先提出“新闻+服务”的传播方式,通过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全面建设以新闻资讯为核心的综合文化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全省人民。
兰亭书法社创办以来,一直坚持“立社为公,学术为宗,服务大众,中西交融”的办社宗旨,始终把弘扬书法艺术、传播优秀文化放在首要位置,以多媒体整合传播为手段,以新的学术机制为保障,全力打造书法艺术的新品牌、新高地,形成了一个高品味的书法艺术传承、研究、创作、宣传基地。在这里,聚集着全国的书法艺术精英;在这里,辐射着全民书法、快乐书写的热情。5年来的丰富历程,使“兰亭”不仅只是一个历史坐标,也是艺术“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精神指引下的伟大实践, 受到了书法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称赞。
中国书法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风格。书法由刻画符号、实用文字而发展成为一门经久不衰的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是颇为奇特的现象。正因为如此,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其“实用”的意义仍未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书法珍品,虽然有许多在当时是出于实用的目的,但艺术性极高,于是流传到了今天,被我们不断地欣赏、研习和发扬光大。这让我们比较明显地体会到中国书法在现代艺术中仍然具有十分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和生命力。因此,兰亭书法社有责任在继续注重提高书法专业性水平及推动书法的社会化普及等方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学术品格是兰亭书法社的核心要素。
为了彰显学术品格,打造社团品牌,兰亭书法社隆重推出了双年展活动。在2012年首届“兰亭书法社双年展”上,“无界”成为了主题。“无界”展现了书法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下突破地域与时空界限、突破艺术品类界限,向着更深广的表现领域拓展,丰富表现手法,创新审美形式,增强汉字和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2014年,“有道”成为第二届“兰亭书法社双年展”的主题。“书以载道”、“书法道”、“同于大道”,将人们对书法的视角凝聚到书法的本体上。书法以其简约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传递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凝结了千年的文化精神,体现了艺术深层的独特涵义。
2016年11月16日,第三届“兰亭书法社双年展”将拉开序幕。我们为本届“兰亭书法社双年展”确定的主题是:融合。
这是一种艺术与艺术之间的沟通,这是一种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协同。
文化艺术的融合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艺术或者文化艺术特质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吸收的过程。它以文化艺术的同化或相互感应为标志,在融合的过程当中,各种文化艺术彼此改塑对方,各种文化艺术特质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互为表里,最终融为一体。
中国书法的艺术性既是古老的,又是富有青春活力的,它的线条、汉字抽象构成、书写性都为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有极大文化的包容性。书法不仅仅属于东方汉字文化圈,也属于全人类最具有艺术表现性的艺术门类。汉字书法要对当代艺术、当代文化产生新的影响。所以,本届“兰亭书法社双年展”的“融合”主题,寄托着我们对古今书法艺术传承的敬畏之心,寄托着我们对传统书法艺术和现代书法艺术开拓创新的向往,寄托着我们书法会友、实践全民书写的宏愿。
这次,当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家将自己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呈现给我们的时候,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杭州成功举办,全球将焦点落在了杭州。现在,人们又将目光投向了西子湖畔的2016年“兰亭书法社双年展”。在书法面前,无论年龄、身份、爱好、知识背景差距多大,我们融合在一起, 大家共同的是一份对于中国文化的虔诚态度。
我谨代表兰亭书法社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兰亭书法社的支持和厚爱,感谢广大书法家的积极参与。通过书法这一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兰亭书法社传播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着时代精神,并努力为提高大众文化修养和审美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汉字有灵且美,线条随心而蹈,愿这份沉淀千年的美融入现代人的生命,并将情结凝聚为一种集体的情怀,墨香沁人心脾。文化交流,跨越时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无界,有道,融合。